當前報章為 第20170225號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專訪『二‧二八』事件親歷者黃幸: 警惕『台獨』勢力對歷史的褻瀆
2017-02-25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中新社記者 鄭巧)“‘二•二八’事件已過去70年,還要繼續探討、紀念,除緬懷事件中遇難的烈士,更要警惕、防止‘台獨’勢力對這段光榮歷史的曲解和褻瀆。”“二•二八”事件親歷者、93歲的老台胞黃幸如是說。
近日,黃幸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憶這段“一生中刻骨銘心,最難以忘懷的歲月”。老人的頭髮已花白,但邏輯清晰。
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發生一起私煙查緝血案,激起當地抗議浪潮。2月28日下午,在台灣大學工學院機械系的實驗室裡,黃幸和十幾位同學聽聞在長官公署前示威請願的市民遭到機槍掃射,立馬放下手頭的實驗,“大家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
因為公共交通幾近停擺,黃幸步行回到了位於士林的宿舍,“路上行人行色匆匆,感到社會蘊含著一股騷動氣息”。經過商議,他和台大同學潘淵靜一起扮成釣魚人,去士林附近的一個國民黨武器庫偵查,並定於3月5日攻打該處。
由於當天晚上下起傾盆大雨,原定的增援人員也未按時到達,起義計劃取消。“從2月28日開始,大家在整個社會氣氛的推動下,處於一種亢奮狀態,如果當時真的去進攻,後果難以設想。”黃幸說。
為躲避當局搜捕,黃幸在士林望族曹家的頂棚上住了十幾天,並於次年孤身一人來到上海工作。這段經歷,可謂是他的人生轉折點。而他的多位朋友,卻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捕入獄。
出生於台南的黃幸,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生活21年後,終於迎來了台灣光復,“當時我們懷著喜悅、期盼的心情歡迎來自祖國的親人,但國民黨當局來台後的一些作為,讓‘期望’變成了‘失望’”。
在黃幸看來,“二•二八”事件是由緝查私煙騷亂引發的反抗專制腐敗統治的民眾起義。當時反對的是貪官污吏,要求的是民主、自治,主流民意沒有自外於中華民族另建“獨立國家”的要求,也不是所謂省籍矛盾和文化衝突。
“後來居住在祖國大陸的,另有12位同鄉好友曾在台南、台中、嘉義、彰化等地參與‘二•二八’,其中7人現已作古。這個判斷、定性,是這些親歷者共同做出的,與我們的親身感受完全一致。”黃幸說。
他指出,“台獨”分裂勢力一有機會,就肆意歪曲和利用“二•二八”起義偽造歷史,挑撥離間,渲染仇恨,挑起對立,以便獲得一黨一己私利,對這個現象一定要警惕。
這位老人最後說,“二•二八”事件是廣大台灣同胞的悲劇,也是所有中國人的悲劇。我們還活著的人和後人應該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吸取教訓,為兩岸人民根本利益著想,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直至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