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505號
2017年05月05日
星期五
官方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
2017-05-05
【中新社北京5月4日電】(記者 王恩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4日發佈《關於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引導保險業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渠道。
在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保監會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保險業為中國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2373萬億元人民幣,賠付1.05萬億元。截至2017年3月末,保險資金通過債權投資計劃、股權基金、信託等形式,直接投資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養老社區、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計金額超過4萬億元。
此次《意見》進一步從風險保障、服務國家戰略、創新形式、改進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十五條政策措施,旨在營造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良好政策環境,提昇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意見》明確了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基本思路。一是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導向,充分發揮保險產品和保險資金的獨特優勢。二是堅持改革創新的理念,通過深化改革、支持創新、回歸本源、突出主業等方式,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三是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遵循依法合規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實現商業可持續。
在操作層面,保監會將推動構築實體經濟風險保障體系,重點發展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責任保險,推動個人稅收遞延養老保險試點政策出台並落地實施;與此同時,還將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支持其參與市場化債轉股,並通過各種形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等。
保監會還透露,將創新保險服務實體經濟形式,並持續改進監管工作。官方將逐步調整和優化比例及資本監管,積極推進差異化監管和分類監管試點,研究建立保險資金非重大股權投資負面清單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