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月對大陸官場一頭霧水 台媒:應多看看《人民的名義》

2017-05-06

【香港中通社5月5日電】臺北消息:反貪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大陸引起巨大反響,不僅被視為“尺度最大的反腐劇”,也還原了大陸官場的架構。台灣《旺報》言論部5日發出評論文章稱,對大陸官場一頭霧水的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應該多看看《人民的名義》。

《旺報》刊出題目為“張小月看過《人民的名義》嗎?”的文章,指出劇中一眾官員的級別和排名就是一個紛繁複雜,耐人尋味的課題。同為副部級官員,劇中的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的排名就高於同為省委常委的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後者排名又高於沒有常委身份的省檢察院檢察長季昌明。

文章認為,如此微妙的官場邏輯連許多大陸人都不明就裡,更不要說生活在另一種政治體制中的台灣人。

文章並以實例解釋台灣人對大陸官場架構的不瞭解。去年夏天,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沙海林率團赴臺北出席“雙城論壇”。由於往年的上海市長代表是分管對台事務的副市長翁鐵慧,因此在台灣引發“降格”一說。

文章分析,事實上,如果能讀懂大陸官場的密碼,不難發現兩者雖同為副部級官員,但由於黨內地位不同(翁副市長不是市委常委),前者在上海市領導中的排名要高於後者。因此,“降格”云云並不屬實。

文章又指出,一般人可以不關心大陸官場規則,陸委會卻必須熟悉大陸官場密碼。去年11月陸委會張小月接受質詢,竟然答不出中共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的名單,實在讓人擔心陸委會的決策水準。

文章最後說,如果張小月對大陸官場還是一頭霧水,現實中又接觸不到大陸官員,那就多看看《人民的名義》吧!

《人民的名義》在大陸熱播,台灣多家媒體也報道過,不過大多焦點在於劇中貪官的受賄金額之大,及神奇的點鈔方式等。據報道,目前該劇在台灣未有轉播,但有不少網友通過視頻網站追劇。有網友在臉書點評,應該把台灣的貪官事蹟也拍成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