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關係定調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17-07-07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當地時間7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兩國領導人對中德傳統友好關係給予了高度評價,並為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下階段發展描繪新藍圖、明確新目標、規劃新路徑。在中德建交45周年之際,雙方為兩國關係定下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發展願景。

中德雙邊關係:一個“成功故事”

45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交聯合公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歷經45年的歲月,習近平將中德雙邊關係的發展喻為一個“成功故事”,“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特別是在2014年,習近平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訪德時,兩國確立了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夥伴關係”,促使兩國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人文等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去年,中德貿易額達1512.9億美元,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德國則是中國在歐洲最大投資國和技術引進國。

如今,當兩國關係站在一個新起點上,習近平指出,中方願同德方鞏固互信,凝聚共識,挖掘潛力,拓寬兩國合作和互聯互通軌道,推動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

在受訪專家看來,此次習近平訪德,既是對多年來兩國友好關係的一次整體回顧,亦對今後兩國關係如何發展進行了謀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前所長陳鳳英告訴中新社記者,雙方領導人表達出要推動中德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形象地描繪出了“在當前中德各領域合作呈現蓬勃發展好勢頭的基礎上,未來要在多個層面加強共同協作,包括在國際經濟合作、全球經濟治理以及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等問題上的同頻共振”。

陳鳳英注意到,習近平此前在德國媒體發表文章中提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

“中德如何應對這些挑戰?雙方祗有攜起手,深化務實合作。”她說。

“四點建議”廓清兩國關係發展新方向

對於未來中德關係發展,習近平提出了四點建議,包括提昇政治互信、攜手做大共同利益蛋糕、深化多領域合作、在國際組織和多邊框架內的協調和配合等。

陳鳳英表示,這“四點建議”內容可謂非常豐富,涵蓋了雙方多項關切。從“充分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到支持兩國企業開展“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合作,再到通過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促進兩國人員往來,以及要在國際和地區安全的熱點問題保持溝通,構成了一個全方位的“發展框架”,廓清兩國關係發展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爾在雙方會談時提到“德國政府百分之百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在陳鳳英看來,這句話顯示出德國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支持,亦透出中德關係的純粹性。

事實上,基於中德兩國的友好關係,德國對於中國支持,不僅體現在照顧彼此核心利益,亦有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贊同。

默克爾說,願同中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經貿、互聯互通合作,密切雙邊教育、文化、足球、青年、友城等交流。

“對於‘一帶一路’建設,德國非常期待能給自身帶來機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相信,兩國企業在未來開展“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合作中,將釋放兩國製造業優勢同互聯網結合的巨大創新潛力。

回顧此次習近平的訪德成果,雙方不僅在深化政治互信、加強務實合作,密切多邊配合等方面取得共識,兩國領導人亦共同見證了航天、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第三方市場、大熊貓合作研究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在這期間,兩國領導人還共同觀看了一場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誼賽,為雙方在人文領域交流注入新的砝碼。

“你們是中德足球事業發展的希望,也是中德兩國友好合作事業的接班人。希望你們發揚團結拼搏精神,學習和交流足球技巧,成為好朋友、好夥伴。”在同雙方小球員交流時,習近平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