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 個人資料如何把關

2017-08-07

【本報訊】政府上星期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昨早,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在「澳門論壇」台下發聲時稱:「閉門簽完 (協議) 之後先同記者講話米已成炊。」

蘇嘉豪提出,協議牽涉的「大數據」與市民的個人資料有關,但是,很多細節是公眾不知道的:個人資料如何得到保障?「我們很擔心,所謂的大數據方向,最後變成賣數據。」蘇嘉豪希望,政府在個人資料保護方面更好把關。

之後,在台上的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雷民強稱:「有部份年青人對於個人資料太過著緊。例如:想犯罪的青年,對個人資料收集是很緊張的。另一方面,知識淺薄的青年人很擔心:在智慧城市上,個人資料如何應用?」雷民強提出,要更多宣傳個人資料的收集有助智慧生活。

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法律組職務主管何慶林回應,法律不是完全禁止收集個人資料,只是要求在合符《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情況下收集。他提出,在大數據方面,可考慮資料匿名化等安全措施。

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澳門電訊網絡副總裁劉沛雄強調,該公司絕對遵守本澳法律,也非常重視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的指引。續說:「我們會小心保護客戶的個人資料,絕對不會將客戶的個人資料與其他機構分享。」

最近,詐騙電話猖獗,郵電局標準及技術處高級技術員葉偉倫表示,已對有問題的電話號碼加上標籤「00」或「+」,發揮提醒市民的作用。有市民提出,當局能否堵截詐騙電話?司法警察局經濟罪案調查處處長陳楚民提出,在堵截技術上,可能影響通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