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同心護海洋 國際淨灘日行動 澳門逾百人響應

2017-09-18

【特訊】為響應9月的國際淨灘日(每年的九月第三個星期六)澳門海港歷史文化協會、澳門理工學院、綠色未來、綠野之友協會四個機構於9月16日下午3點半到6點舉辦2017年「國際淨灘日行動-三地同心護海洋」,分別在澳門兩個海灘──路環譚公廟對開海灘及及路環十月初五馬路對開海灘與逾120位義工進行清潔垃圾、量重記錄和分類整理等義務工作,最後清理了92袋總約525公斤重的海洋垃圾,其中以發泡膠類及塑膠類垃圾占絕大多數,其中不少垃圾已被日曬並被浪打成碎片。

22個城市近5500人響應

是次活動為中港澳三地的環保機構攜手倡議,並獲得全國22個城市、47個團隊的響應,包括香港環保促進會、綠色寧波、天津綠色之友、廣州綠世、舟山千島海洋等,全國各地關心海洋環境的人士共同在9月16日至9月24日期間參加縱貫中國海岸線的「三地同心護海洋」聯合行動,預計近5500名志願者參與本次聯合行動。活動期望鼓勵本澳青年及市民主動關心環境、愛護本土海岸線,提高民眾對養育海岸的意識,並推動其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海洋生態的關切度,用公民科學的方法監察本澳的海岸污染情況,長遠地研究海洋垃圾的解決之道。

是次活動的參加者來有親子、大中學生、宗教團體、環保企業和外籍人士等,反映出不同界別、不同年齡層的澳門市民都抱持保護環境的共同信念,熱衷於用實際行動為共同的家園付出。在活動開始前,首先分別進行「海洋的書」讀書會和澳門海岸線導賞,綠野之友代表林穎聰透過共讀繪本的形式向小孩帶出海洋垃圾對生態危害的訊息,綠色未來代表袁嘉浩和陳俊明另以邊走邊導賞的方式向市民說明現時澳門海水污染的來源及現況。

籲政府規管發泡膠及增飲用水設備

活動首以「海灘拯救隊」和「海洋調查員」兩大功能組分別進行淨灘,前者主力清理海廢,後者則在海灘上的指定三個採樣調查區中詳細記錄該區域的海廢種類。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總結,活動共清理了92袋總約525公斤重的海洋垃圾,靠近民居的十月初五馬路附近海灘則發現最多玻璃瓶,而譚公廟海灘的近岸遺留很多大型發泡膠。在匯整兩海灘數據後得知,數量最多的垃圾屬發泡膠類和塑膠類,尤以發泡膠碎片(小於2.5CM)為首,平均每一平均米有超過30顆,完整垃圾中以塑膠瓶為最多,其次是塑膠瓶蓋。他建議政府盡快立法規管發泡膠的入境和使用,減少澳門沿岸的微塑膠污染,以及增加澳門的公共飲用水設備,借由提供安全衛生又便民的飲用水以增加市民外出時自攜水瓶的意欲,減少購買及飲用一次性膠樽水,從源頭開始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