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民拚專利戰台節節敗退

2017-10-11

【香港中通社10月10日電】台北消息:“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做專利。”大陸正在“全民皆拼”專利戰,善用產官學合作,打造能商業化的科技發明,引領產業潮流,專利是未來產業戰爭的武器;同一時間,台灣卻陷入長年政治內耗,在產學合作上停滯不前,國際競爭力排行連續下滑,早已敲響警鐘。

《旺報》10日“新聞觀點” 指出,美國曾被稱為“汽車輪子上的國家”,而如今的大陸,可說是在行動網路科技上飛行的國家。包括行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各種使用場景引領全球流行,車聯網、人工智慧等研發更進入“人海戰術”。

除了數量驚人,以人工智慧的研究論文為例,引用次數指標排名前10%的優秀論文中,美國占1.8746萬篇為第一,第二名就是大陸的8688篇,顯示除了數量,質量也飛速發展。

文章表示,台灣曾是科技發達地區,在全球專利數量的好成績,讓台灣在各種全球競爭力排行上名列前茅,但產業與政策的偏食,加上在行動網路應用時代的缺席,象徵科技力的專利數已被遠拋在後面。

以去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2016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為例,台灣排名第14,較2015年退步3名,除了經濟表現下滑、“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排名也都退步,其中的科技與科學原本都是台灣的相對強項,但這次成績不佳的理由,包括ICT(信息通信技术)服務業偏低、科技相關法規落後、科研水準和產學合作差強人意等。

文章強調,不少台灣學校的師生到國際上拿到發明大獎,但最後商品化的少之又少,同一學校系所彼此間也不合作;但大陸近來熱衷於產官學合作,北京清華大學與富士康共同專利超過千件,北京大學更自辦企業北大方正,來轉化學校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