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公屋將供過於求? 李靜儀就是不信

2017-10-12

【本報訊】政府花費一百五十萬元委託澳門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編撰《公共房屋需求最終報告》,得出的預測是本澳公屋潛在供應單位為四萬多個,足以應付未來十年需求。議員李靜儀 (見圖) 表示,這個數字無法令公眾相信政府的供應將可解決住屋需求,因為,政府以往在公屋興建和供應方面都是遲緩的,而且,現在仍未提出明確的規劃,包括:時間表。

現在只有四萬多個潛在供應單位這個預測,卻沒有達到這數字的興建計劃。李靜儀認為,關鍵不在於數字,關鍵在於市民仍然不能知道住屋需求可望多少年後得到解決。並指出,政府現時興建的是社會房屋,經濟房屋基本上返回數年前「零供應的困局」。對於《公共房屋需求最終報告》宣稱,十年後公屋將會「供過於求」,李靜儀擔心,政府將因此拖慢供應公屋。

《公共房屋需求最終報告》又預測,本澳住戶有小型化趨向,每戶平均人數將由二零一六年的三點零八人,下調至二零二六年的二點九三人。李靜儀提出,住戶小型化是趨向,或是小型公屋單位造成住戶小型化。她認為,始終有居民希望家庭發展,生兒育女,與長者同住,卻無力購買私樓,惟有申請經屋。然而,若公屋政策以小型單位為主,政府不是鼓勵,反而局限家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