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藝術協會高校設展宣傳刺青文化

2017-10-25

【特訊】澳門紋身藝術協會於10月10日以工作坊形式在澳門理工學院禮堂展覽廊舉行“望紋問切-刺青藝術與美學”午間藝術推廣,活動由該會及澳門理工學院福利及康樂部和藝術高等學校學生會合辦。

該會應邀派出會長Baron 副會長Helen 監事長Mary 副監事長Eric及成員Carly五位不同風格的紋身師到場與大專生交流及分享刺青藝術資訊,到場學生十分踴躍,在講座問答環節積極與講者交流。活動期間紋身師向同學講解紋身知識、需知、流程,以及介紹一般紋身用具、手法等不同資訊,讓同學更清楚瞭解紋身文化。

紋身對每個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有的為了紀念,有的為了鼓勵,亦有人是為了警剔自我又或為了哀悼。運動員身上的刺青,更具代表性,參加奧運的選手,在身上紋上奧運的標誌,是對自己的承諾,亦是突破自己的一大表現。近年刺青藝術逐漸褪去過去叛逆、不良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成為一種新型態的自信與勇氣的表現形式;這種使用沾墨的細針在皮膚上繪畫的創作,最迷人之處不外乎是:紋身會永遠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不過對於刺青,大家的瞭解似乎還是僅限於網路、電視上的片面訊息,對於這個次藝術仍存有疑問。

有誤解通常是因為不瞭解,在亞洲地區社會風氣相對以前開放,不良好的觀感也減少,越來越開明,大家對於刺青的想法也漸漸轉變。從早期的地痞流氓、社團幫會的刺青,逐漸變成因為想紀念某些人、事、物而刺青。每個人都有記錄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有人透過日記、拍照、繪畫,有人用刺青紀念;而每個人也都有表現美的方式,有人透過衣著、髮型、形態,有人則用刺青呈現,這都只是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已,瞭解後其實不用太過大驚小怪。

澳門紋身藝術協會致力推廣紋身文化,期望讓更多市民瞭解紋身這門藝術,撇除對紋身固有的誤解。來年協會將舉辦本地紋身藝術展,集合本地各風格的紋身師,共同推廣紋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