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214號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把握時代節奏和傳媒發展趨勢 兩岸四地新聞人聚澳論媒體轉型共策方向
2017-12-14
【特訊】由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昨起在澳舉行兩日,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新聞界代表、新聞傳播學者近百人參會,圍繞“新媒體崛起下傳媒的融合及經營運作”主題及多個子題展開廣泛討論。
研討會開幕式昨(13)日上午九時半假皇冠假日酒店二樓宴會廳舉行,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代主席鍾怡、新聞局代局長黃樂宜,大陸代表團團長、全國記協書記處書記季星星,台灣代表團團長、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成嘉玲,香港代表團團長、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陳淑薇,澳門代表團團長、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陸波主禮,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劉偉、《港澳研究》特約編委周駿、台灣代表團秘書長邱淑華、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副主席黃慧日、研討會籌委會主委余建棟、新聞局研究及推廣廳廳長林佩貞等嘉賓,及四地代表出席。昨日為南京大屠殺八十周年,全體人員於儀式開始前,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一分鐘。
研討會自一九九三年起舉辦,除起始數屆,研討會兩年一度,由四地輪值舉辦。今屆由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協同澳門記者聯會、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澳門傳媒俱樂部籌辦。研討會三個子題分別是媒體的發展、融合與管理;新聞教育如何配合媒體新形勢培訓人才;新媒體經營運作個案分享。四地傳媒精英、專家學者於會上發表十二篇論文報告,並作研討交流,學術與實務兼備。
新聞業交流與合作促共同發展
儀式上,余建棟引述行政長官崔世安代表特區政府向研討會籌委會致贈之賀詞指,研討會已成功連續舉辦了十四屆,成為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新聞界歷時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新聞學術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動了兩岸及港澳新聞人、新聞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兩岸四地的共同發展。
二十年前,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正式加入研討會,實現了兩岸四地新聞業界的大聯合。回歸後,澳門有幸舉辦了二○○一年第七屆、二○○九年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今年正值澳門加入研討會二十周年之際,第十五屆研討會又在澳門舉行,這是澳門新聞業界的光榮,也是澳門特區的榮幸。
長期以來,特區政府嚴格遵守憲法和澳門基本法,高度尊重新聞自由和出版自由。今後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傳媒的工作和發展,努力為業界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積極促進政府、傳媒和市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為特區的長治久安、為“一國兩制”事業的行穩致遠作出貢獻。
隨後,四地代表團團長先後致詞。季星星表示,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始終把握時代節奏和傳媒發展趨勢,關注及引領著新聞業界發展方向。歷屆主題均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媒體發展面臨的具有普遍性的熱點,反映了新聞業界對重大問題的並同關切,歷年研討會取得的成果,對推動四地業界發展起到了促進合作、互利共贏、並謀發展的作用。
新時代傳媒應肩負社會責任
成嘉玲指,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兩岸傳媒的發展與交流,甚至兩岸的相互信任與理解作出了貢獻。近年傳媒業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傳媒教育者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因應業態的改變有所更張,為傳媒業培植有力的生力軍,為有志於傳媒業的學子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期望透過研討會,為業界發展找尋最佳出路。
陳淑薇表示,今屆研討會以“新媒體崛起下傳媒的融合及經營運作”為主題,反映新媒體已進佔傳媒市場,我們除要探討媒體融合及經營外,亦要一併思考新時代傳媒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以及新聞教育等問題。
陸波致詞稱,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成熟及交往,研討會已成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同業交流、共進的平台,共同面對新的難題,迎接新的挑戰,探討新的路向,同業亦因此結下深厚情誼。
平面媒體、電子媒體乃至全媒體的演變、發展和制約,是近年新聞同業積極探討的議題。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路在何方?現代傳播技術和網絡新興媒體機遇何在?這些都是我們面對的問題。
歷屆研討會所取得的成果,為各地新聞媒體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有益、有建設性的思考。期望研討會越辦越好,為海峽兩岸和港澳新聞事業的發展,作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