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長任命案爭議「停不住」 師生校友控教育部門負責人瀆職

2018-04-14

【新華社台北4月13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備受爭議的台灣大學新校長任命案爭議延燒3個多月依舊未解,致使這所台灣知名高校深陷「群龍無首」的窘境,持續引發社會質疑與不滿。據悉,有臺大師生、校友12日向台北地檢署控告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等瀆職。

今年1月5日,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選出「中研院」院士管中閔為新校長,原訂2月1日上任,但臺教育部門以管中閔擔任企業獨立董事、論文涉嫌抄襲(已確認為誤傳)、曾赴大陸高校兼職等爭議為由,至今未核定這項高校人事案。有台灣輿論認為,管中閔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曾擔任發展規劃主管部門負責人,因而遭「綠營」持續「質疑」「追打」和「抹黑」,阻撓其上任。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案持續延宕的根源是「綠營」和民進黨當局無法接受「藍營」背景的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事實證明,並沒有嚴重瑕疵可以否定管中閔出任臺大校長的正當性,教育部門卻用各式手段,百般阻撓其上任,在台灣社會引起越來越多的不滿。刻意「卡管」、採取雙重標準,是「政治黑手伸入校園」的明顯表現。

「台灣大學自主行動聯盟」日前發佈新聞稿指出,教育部門拒絕遵守法規完成新校長聘任,造成臺大對內無法推展校務,對外無法進行交流,嚴重影響臺大的學術地位、世界排名,戕害臺大學生的受教權與臺大整體學術研究發展。臺大教授周崇熙、博士班學生李成蔭等人表示,臺大師生及校友不忍臺大繼續蒙受重大損害,因而控告教育部門負責人等人涉嫌犯「瀆職罪」,請求司法單位儘速偵查。

此一大學校長任命案的爭議持續延燒,遭到台灣輿論的批評。台灣《聯合報》12日刊發評論指出,管中閔既經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選為校長,教育部門只有依法聘任的義務,不應是缺乏法律正當程序下的有罪認定。此案變成政治問題,實屬玩法弄權,只關乎政治目的與權力運作。《中國時報》的分析文章指出,臺教育部門用盡各種手段「卡管」,傷害的不只是管中閔,臺大的競爭力也嚴重受創。走到這樣的地步,民進黨已是台灣高教的歷史罪人。

管中閔是否有在大陸高校「違法兼職」,是臺教育部門關於該案提出要厘清的最新一個理由。《中國時報》評論認為,台灣學者赴大陸講學、演講、參加論壇,本屬正常的學術交流活動,不但不應該禁止,更應該鼓勵。但自從臺當局用各種手段「卡管」後,到大陸講學卻成了不得了的禁忌。龐建國認為,「卡管」案最新發展對兩岸學術交流產生不利影響,恐使台灣學者去大陸進行學術交流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進而限縮了台灣學術界的視野和動能。

台灣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遊梓翔指出,教育主管部門仍遲遲不核定該人事案,搞到台灣的大學龍頭竟然「無首」。「卡管」的種種理由不成立,屬「欲加之罪」,坐實了教育部門的「潛臺詞」就是管中閔「顏色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