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418號
2018年04月18日
星期三
百年長衫展折射香港時尚流變
2018-04-18
【新華社廣州4月17日電】(記者陳寂)盤扣花鈕、立領收腰、襟型多變、裙衩搖擺……205件套香港女裝長衫藏品17日亮相廣東省博物館,展示了過去一個世紀香港長衫的沿革和演變,也講述着百年間香港社會的變遷和時尚流變。
由廣東省文化廳和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主辦的《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於4月17日至7月17日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從清末到如今,從內堂到秀場,從學校到職場,從默默小眾到明星名媛——在香港被普遍稱為「長衫」的旗袍,從上世紀20年代起,歷經不同發展階段,兼容並蓄而歷久常新。
「旗袍專指上世紀20年代以後中國流行的傳統女性袍服。在香港,這種女性袍服有一個更為普遍的稱謂——長衫。」此次展覽策展人、廣東省博物館公眾服務部主任段小紅說,香港女性穿着長衫的風氣肇始於內地服飾文化的改變,特別是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女穿男袍的現象,以及1929年長衫被官方確認為禮服的規定。
上世紀30年代初旗袍在上海大行其道,造就了大批旗袍裁縫。「30年代抗戰之後,上海和廣州相繼淪陷,兩地裁縫因逃避戰禍赴港。」段小紅說,上世紀中葉內地政局的動蕩,使更多上海裁縫跟隨江浙地區的主顧移居香港,並在香港執業和授徒,香港長衫行業工藝水平得以顯著提升。而當時香港女性相繼投身社會工作,社會地位提高,開始講究衣着潮流,長衫被視作最端莊的外出服和上班服。
1977年,朱玲玲身着一件湖水藍手繪圖案的肩開無袖夾長衫,競選香港小姐奪冠。這件給人飄逸之感的長衫,也出現在此次展覽中。段小紅說,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香港成衣製造業蓬勃,既費時又昂貴的長衫日漸式微不再普及,卻仍獲小眾歡迎,成為出席隆重場合的首選服裝。長衫也是香港選美活動的指定服裝。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民眾更加認同長衫的民族象徵意義。
2002年,第55屆戛納電影節上,楊紫瓊作為評委身着人字襟釘亮片露肩夾長衫亮相,加入創意的長衫華麗奪目。踏入21世紀,東風西漸,「中國風」在國際時裝界掀起熱潮,香港設計師也在長衫的面料和配飾上加入更多時尚元素,使長衫增添更多國際都會的氣息,促使其回歸。
「時至今日,香港長衫既承襲傳統,也改良重塑,體現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和獨特的審美觀。」段小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