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18-04-19

行政長官深切哀悼潘漢榮先生離世

△行政長官崔世安發出唁函,深切哀悼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務顧問潘漢榮先生離世,全文如下:

驚悉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務顧問、澳門建造業總工會會長潘漢榮先生不幸離世,本人深感痛惜,並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時向潘漢榮先生的親屬致以最誠摯的慰問。

潘漢榮先生一生熱愛祖國和澳門,獻身工人事業,關懷廣大民眾,特別關心基層,長期積極投身澳門愛國工運事業,努力維護職工勞動權益、解決群眾生活困難,受到廣大工友愛戴。他亦心繫國家和澳門的建設,廣泛參與社會事務,熱心家鄉教育發展;為團結愛國愛澳力量、為澳門順利回歸,付出大量心血,作出積極貢獻。

潘漢榮先生長期參政議政,熱心國家和社會事務,曾任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副會長、監事長,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第二、第三、第四屆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委員;2008年獲澳門特別行區政府頒授銀蓮花勳章。

土生葡人著書推廣瑜伽

△瑜伽作為一種有益身心的運動,早已走出了它的發源地印度,風靡全世界,土生葡人菲利帕‧維嘉就是靠瑜伽改變生活的。擁有法學和新聞雙重學歷的她現在是瑜伽教練,近期將在澳門推廣新作。

維嘉於本月十一日在澳門葡文書店推廣上也她的新作《Yoga-me》(我與瑜伽),這本書主要講了她在巴釐島、印度和葡萄牙三地生活,如何接觸並愛上瑜伽的經歷。同時參加推廣活動的還有她的合作夥伴,瑜伽教練麗塔‧貢薩維斯。

維嘉生於澳門,曾赴葡萄牙學習法學,那是她第一次離家遠行。「當我剛到葡萄牙的時候,當時感覺很受衝擊。我不喜歡法學,還覺得自己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維嘉對記者說。

由於她生長於澳門,她對東方文化產生興趣,多次去廣場觀摩別人打太極拳。後來,她決定開始做瑜伽。「在兩三次失敗的嘗試之後,我終於發現了一個練習瑜伽的理想地點,很快就找到了平衡法學院生活和自己內心的鑰匙──這是我一直苦苦探尋的。那時候,我還沒有和任何人說我在練瑜伽。因為還沒有人在練瑜伽,而我已經和別人很不一樣了。」

維嘉在結束了法學專業的實習後,註冊加入CENJOR(記者職業培訓中心,位於里斯本),投身新聞行業。2012年,她去巴釐島生活,並得到了教授第一節瑜伽課的機會。憑借做記者的經歷,她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並最終寫成這一本書。這本書包含200個詳盡的案例。她認為,瑜伽無處不在,在人們的生活中默默地發揮作用。

維嘉離開澳門多年,但正是澳門這片土地支撐她完成這部作品,她說:「感謝澳門塑造了我,並給予了我一切。她是我創作這本書的精神源泉,寫作是我對澳門的回饋與感謝。」

除了推廣新作,維嘉還將於13日至15日在澳門瑜伽館為瑜伽愛好者教授瑜伽理論和練習課。

法律學士赴葡進修葡語計劃

△澳門大專教育基金會「法律學士赴葡進修葡語計劃」,申請期至四月二十四日(星期二)止。凡具有法律學士或以上學位、三十五歲以下的澳門永久性居民(不論應屆畢業生與否,但最少要在澳門非高等教育曾經就讀四年)均可申請。面試將於五月五日(星期六)進行,取錄名單於五月下旬公佈。

該計劃將以貸學金形式(最高申請金額可達每年六萬五千澳門元),資助名額不超過十名(修讀葡語課程為期最少一年,最長兩年),於今年九月下旬啟程赴葡國(獲選學生可於六月份向教青局申請學費資助)。赴葡前,該基金會特別另行在澳門安排為期約兩至三個月的葡語速成培訓課程。該課程由教青局委派葡語教師任教。

申請人需遞交文件如下:書面申請表格(由該會提供);學位證書副本及成績表副本;申請人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影印本;擔保人澳門居民身份證影印本;自我介紹函;正面證件近照二張。

索取申請表格或辦理申請手續,可親臨沙梨頭海邊街二號地下,或東望洋街二十一號B地下。查詢詳情可致電該會秘書處28565486,電郵:saeagom@macau.ct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