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510號
2018年05月10日
星期四
團體冀當局保育青洲山
2018-05-10
【特訊】粵華家長及學生們於4月29日上午九時在青洲山腳集合,由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李業飛及青洲坊眾互助會趙太帶領,並由何麗珊、秦振輝、陳健廣三位家長擔任組長,一行三十四人的保育大軍,昂步踏入青洲山。
首先到達昔日修士避靜院和修道院。兩所建築物見證了天主教在四百多年前開發青洲山的滄桑,真可惜現在已淪為密集的民居及廢車場,由於被一道大鐵閘檔阻著前路,未能窺探修道院全貌,同時大家亦對兩所歷史建築紛紛議論。
李業飛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不忘保育,向大家介紹了十多棵百年古樹,如血桐樹,盆根的大樹。很快到達了半山的兩個堡壘,建築年份分別為1953及1956年,從機槍洞口遠望,正好面對青洲鴨涌河及珠海邊境,山上有十所堡壘,相互支援,是現代澳門軍事發展史的佐證。接著轉向山體最高點進發,不到一刻鐘,登上54.5米最高處,遠眺四周,一陣清風吹來,頓時感到保育青洲山的重要性,下山前大家再參觀了第三個堡壘。
從歷年新聞的報導---”海盜”、”難民”、”災民”、”偷渡客”、”修士”、”禁區”、”粥場”、”石仔山”等詞語經常出現,而其中的 ”火” 更是青洲山的天敵,大家期盼當局能加強防火及滅火的設備,保育澳門市區內最後一個天然資源,是急不容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