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林麗莉:這裡能給台灣年輕人更大舞臺

2018-06-09

【新華社福州6月8日電】(記者許雪毅)知道福建推出促進閩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66條措施後,台胞林麗莉馬上在微信群裏「廣而告之」。她打算回臺灣再把身邊一些年輕人「召集」起來,認真「傳達」一下,「我一直鼓勵台灣年輕人到大陸來,這些信息對他們很重要。」

林麗莉的職業生涯在台灣18年、在大陸13年。「大陸已經成了我人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她說。如今,作為陸家嘴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福建分公司團險職域部部門總經理,林麗莉除了拓展業務之外,也著力打造兩岸團隊。針對「66條措施」,她一一解讀。比如,「台灣地區服務提供者經批准可獨資興辦養老機構和開設診所、門診部等。」她說,「我周圍有很多臺灣醫生朋友,這條很適合他們。」

「對福建省承接台灣青年實習實訓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且在閩實習實訓時間連續不低於15天的,按照每人5000元的標準,由財政分級補助承接單位。」她說,「我們公司有台灣實習生,政府把補貼給我們,我們給台灣實習生薪水,可以吸引更多臺灣年輕人來大陸實習。」

「在福建省註冊的台資機構和企業經批准可興辦學前教育。」她說,「我大兒子現在交往的平潭女朋友是福州高中音樂老師,也許他們以後的創業會往教育這個方向走。」「台灣同胞在閩購買自住用房的首付比例、辦理時限、貸款申請等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她說,「現在我的台灣籍總監正想在這裡買房子。」……。一口氣解讀了一二十條措施,林麗莉說,希望台灣年輕人多來大陸歷練歷練,「這裡有更大舞臺」。

在林麗莉的勸說下,1987年出生的大兒子3年前從澳大利亞來到福建,從事保險行業。從一開始只認識母親一個人,到現在朋友圈裏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福建當地年輕人,還結交了大陸女朋友。「兒子現在做到了公司所在崗位第一名。」林麗莉驕傲地說,雖然台灣年輕人來這裡就業創業也會遇到挫折,但成長很快。

今年3月,林麗莉返臺時到妹妹所在的公司,特意讓兒子和台灣年輕人分享在大陸發展的故事和個人就業心得。林麗莉的二兒子生於1990年,目前在島內做程序設計工作。他所在的台灣公司在北京、廣州等地有分支機構。「我兒子在台灣做設計也要對接大陸客戶。」林麗莉說。

當初,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準備派人到大陸工作,「60後」的林麗莉特意開了家庭會議。最終,家人一致同意她「登陸」。2005年,林麗莉來到蘇州,接著到寧波、杭州等地,保險事業越做越好。「這裡市場大,機會多。」但時間久了,她漸漸萌生思鄉之情,考慮著是不是該回台灣。此時剛好有機會調到福建,她很開心,5年前來到廈門,後來又到了福州。

「福建讓我覺得親切,這裡比較沒有離家的感覺。」林麗莉說,自己出生於台灣彰化,祖籍閩南,在福建無論語言、氣候還是飲食,都能深切體會到「兩岸一家親」。閩臺之間僅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我想回台灣的話,隨時都可以,既可以坐直航班機,也可以走廈門-金門航線,船很多,到了金門飛機也多,非常方便。」她說。

「我們的台灣籍總監,和我大兒子一樣,都找了大陸女朋友。‘兩岸一家親’成了‘兩岸一家人’。他們在這裡落地生根以後,路會越走越寬。」她說。10多年來,她親眼見證大陸各個城市發展越來越好,感慨「與有榮焉」。「福州越來越美麗,工作之餘,我也去逛逛江濱公園、走走福道、泡泡溫泉。」

上次林麗莉回臺灣,和妹妹抱怨說台灣所在小區的物業沒有福建小區的物業好。妹妹說,台灣的起步月薪只有四五千元人民幣,怎麼指望招得到一流人才做管理?姐妹倆認為,「台灣年輕人不能滿足於在島上過安逸日子,應該大膽走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