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基建面臨汰舊換新壓力 群力:環保基建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2018-08-03

【特訊】環保基礎設施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污染防治、改善環境品質不可或缺的基礎。身兼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表示,現時本澳環保基礎設施面臨汰舊換新、升級換代的壓力,如污水處理廠、垃圾焚化中心、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等。由於本澳土地資源匱乏,令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滯後,無法配合城市發展的步伐。短期解決措施可透過環保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長遠則需要對本澳未來產生的污水、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等污染物總量進行前瞻性的估算,將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本澳城市總體規劃中。

日近十萬立方米廢水基本處理後排放

梁鴻細表示,針對環保基礎設施面臨的困局,環保局近年在源頭減廢、廢物循環再造等方面作出不少努力。惟受制於硬體設備不足,以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為例,廠房的設計日處理能力為十四點四萬立方米,但據二〇一六年統計數字顯示,污水站日均污水處理量已超過十六萬立方米,當中約七萬立方米會經過生物處理,其餘污水祇能透過基本處理後排放,而政府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透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優化現有空間,以提升整體出水質量。不過,要徹底解決問題,則須靠新城區污水處理廠正式投入運作。他建議新城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量必須考量未來城市長遠發展的需要,至於原有污水處理廠則考慮城市格局的轉變,可因應社區的實際需要進行拆卸或改建,更好地善用土地資源。

他介紹,目前垃圾焚化中心由新舊兩個廠房組成,每個廠房均設有三台焚化爐,舊廠房於一九九二年投入運作,而新廠房則在二〇〇八年開始營運。早年,環保局訂定了垃圾焚化中心第三期擴建工程的規劃方案,建議增建兩台日處理能力為六百五十公噸的垃圾焚化設施,將會採用目前國際上最嚴格的設計及操作標準,預計於二〇二三年初可投入運作。梁鴻細認為由於新的環保技術的提升,第三期焚化中心的排放及發電效率必優於舊有廠房,故建議政府當第三期焚化中心落成運作,第一期焚化中心廠房則要停止營運,並用作其他環保基建用途,此舉可降低居民對偉龍馬路公屋計劃受垃圾焚化中心影響的疑慮。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至於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處理系統主要包括兩個燃燒室,以有效控制因不完全燃燒而產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質之濃度,及去除重金屬及二噁英等有害物質。而廢氣在排放前,則會通過布袋除塵器以去除廢氣中的微粒,至於焚化中心及燃燒處理後的飛灰,則採用固化法處理後掩埋。雖然此乃國際上廣泛應用的處理方法,不過,梁鴻細認為,隨著環保科技的不斷創新,可考慮應用高新技術,例如等離子體固廢熔融系統,利用等離子體瞬間產生的上萬度高溫,將二噁英等有機污染物快速裂解為無害化的小分子,將重金屬等無機污染物固化在玻璃體中,最終得到完全無毒無害的玻璃體渣,玻璃體還可作為路基、建材或其它副產品,真正實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及資源化目標。

最後,梁鴻細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指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本澳亦應學習此思路,做好環境保護的立法及規劃工作,落實環境監管制度及施行,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工程,提高專業營運水平,加大決策透明度,增加公眾參與,澳門才能建設成可持續和資源節約的生態城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