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得 事半功倍 陳家良倡升高內港堤岸根治水患

2018-08-31

【特訊】「天鴿」風災已過一週年,現在又處颱風季節,澳門仍受水患困擾。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陳家良認為,雖然一年以來澳門治水能力、防災意識有所提升,但現階段仍不足以抵抗重大水患,他提議政府在盡快做好機動式堤岸擋水閘外,應該積極研究將內港堤岸升高,一則根治水患,二則用以建設外環路甚至輕軌改善澳門交通。

陳家良指出,「天鴿」襲澳後一年以來,特區政府及社會高度重視防災工作。政府透過改善防水設施,向內港商戶推出擋水閘資助計劃,各部門向公眾進行防災講演,並聯合社會各界進行大規模防災演習,澳門的防災能力得以提高。但他認為,由於作為短期重要防水措施的內港機動式防洪牆要到明年才完成,當局所講的「見縫施堵」式防水工作今年未能生效,正處颱風季節的澳門仍面臨水患的不斷困擾。

除了盡快完成機動式防洪牆外,陳家良建議政府要積極完善中期防水規劃。政府提出的涵水箱工程起蓄水作用,但外地的經驗顯示,堤岸的阻擋能力也是防水的關鍵。他倡議政府善用水域管治權,將內港一帶的堤岸升高並向外沿伸,下面以活動式水閘方式保留碼頭。升高及拓展內港堤岸,除了提升澳門抵擋五十年一遇的水患能力外,還可以就此建設澳門半島西側的外環路,有效疏導擠塞的舊區交通,並可透過美化裝飾,與灣仔一起打造內港一河兩岸的景觀。有需要時甚至可以預留空間給澳門輕軌東線建設。升高堤岸一舉多得,而且技術完全可行。

陳家良強調政府提出長期治水措施外港擋潮閘,構思雖好,但涉及兩地合作,主動權未必完全在澳門一方,政府應該積極思考升高及拓展堤岸的可行性,切實治理好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