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上有顏色 恐龍脫灰外衣

2010-02-23

科學家首次在恐龍化石上發現兩種製造顏色的細胞器,這不僅證明某些恐龍可能有帶彩環的尾巴,而不是像人們普遍理解的那樣披著一身灰色外衣,還有力地支持了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的理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從中國東北發現的一億多年前恐龍化石中取出羽毛化石樣本,在其中發現兩種製造顏色的細胞器。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研究員張福成說,兩種細胞器均存在於現有鳥類的羽毛中,分別可製造黑色素與紅色素。含有這兩種細胞器的恐龍化石屬於獸腳亞目。研究人員沒有在化石中發現與其他顏色有關的生理結構,他們認為這可能是生成其他顏色的細胞結構更容易降解,而這兩種細胞器存在於較堅韌的羽毛蛋白質結構中,可以隨化石長期保存。 張福成說,根據和現代鳥類的對比推測,這些帶毛恐龍和古鳥類的羽毛已經具有以灰色、竭色、黃色及紅色為主要基礎的色彩。假設這些色彩能產生不同比例的組合,那麼一‧二五億年前的鳥類和恐龍也許像今天的鳥類一樣五顏六色。 研究報告發表於最新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參與研究的布里斯托大學教授本頓(MIKE BENFON)說,這一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持了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理論,因為科學家此前只在鳥類羽毛的化石中發現過此類細胞器。他還推測,最初恐龍的羽毛是用於展示自己,後來才慢慢進化出飛翔和保溫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