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現亞太區少見愛滋病毒

2010-05-07

【特訊】為進一步瞭解在澳門傳播的愛滋病病毒的特性,衛生局在二OO六至二OO七年期間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對澳門發現的愛滋病病毒進行了分子生物學的詳細分析,發現澳門傳播的CRF12_BF亞型和其他地區流行的亞型有輕微差異,有關研究最近有了結果並於近期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愛滋病病毒發生變化十分常見,澳門作為國際城巿,有獨特的文化背景,每日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到訪,輸入其他國家的流行的病毒亦很難避免。衛生局對感染這些亞型病毒的人士進行追蹤,發現這些病人的症狀和其他感染者一樣,而且對治療都有良好的反應。 衛生局一直對本澳的愛滋病流行模式進行監測,其傳播方式主要通過不安全的性行為、共用針具和母嬰傳播等進行。 二OO四年前,不安全的性行為是本澳愛滋病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二OO四年,衛生局發現和共用針具有關的愛滋病感染者突然有所增加,經進一步分析,發現是由亞太區較少見的CRF12_BF亞型所引起。 愛滋病毒分為兩個亞型:HIV - 1和HIV - 2型。按病毒的基因排序,HIV - 1可進一步分為多種不同的亞型及重組亞型,CRF12_BF則屬其中一種重組亞型,過住主要在南美洲地區發現,在歐洲某些地區亦曾出現。 為了控制愛滋病在吸毒人群的蔓延速度,特區政府在二OO五年成立了防治愛滋病委員會,由當時的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親自領導,成員包括衛生局局長、社工局局長、教青局局長以及多個政府和非政府部門的代表。在防治愛滋委員會的領導下,特區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加強對吸毒人士的教育、大力推行美沙酮的替代治療計劃、清潔針具計劃等一系列措施,使情況迅速得到控制,並使共用針具而新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數逐年下降。二OO九年新通過的禁毒法,對預防和控制愛滋病的蔓延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據。 衛生局強調,美沙酮計劃不僅對降低吸毒人士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非常重要,也對他們重返社會十分重要。希望巿民不要以歧視的眼光看待這些吸毒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