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挺斬件式培訓收效

2010-07-09

【本報訊】勞工局因應建築行業特性,推出斬件式培訓課程,但議員質疑斬件式培訓課程成效,並希望政府可以建立持續、長遠的培訓機制,令本澳具備完善的培訓平台,配合社會發展。 立法會昨召開口頭質詢大會,並邀請勞工局局長孫家雄、人力資源辦公室主任黃志雄出席,回答議員提問。議員麥瑞權在質疑中指出,澳門建築業長期出現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一定程度上是源於建築業人力資源錯配及技術能力不足,但政府一直不肯面對,沒有正視人力資源失調的真正原因,不肯作承擔。勞工局雖然推出了斬件式培訓課程,但成效如何,有否作出評估?有否達預期目的?又指,培訓課程不嚴謹,令學員缺乏職業安全意識。 另議員吳在權、徐偉坤關注到,政府對職業培訓缺前瞻性,如輕軌、港珠澳大橋等上馬在即,需要高技術的建築工人,政府有沒有考慮各工種技術需要,作出針對性培訓?劉永誠、吳在權提出,政府持續推出短期的培訓,但沒有長期培訓計劃,建議政府參考香港建造業訓練局,設立長期培訓平台,建立有系統、長期、具前瞻性的培訓,長遠提升本地工人職業技能。對政府推出職業技能鑑定,林香生憂慮會變相成為申請外勞的指標,一旦本地工人職業技能鑑定不成功,會令僱主有藉口申請外勞。 孫家雄回應,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小組跟進行技能鑑定各項工作,以及了解業界的培訓承擔能力,亦透過與各大型地盤溝通,掌握未來各大型工程所需的工程,當評估澳門沒有相應培訓承擔能力時,將向鄰近地區,如珠海借助培訓機構,為本地工人進行培訓。他強調,將會建立各行業的技能鑑定資料庫,供投考人參考,又會協助不能通過職業技能鑑定的學員不斷進修至通過考核,而且,技能鑑定與輸入外僱政策是兩回事,不能將技能鑑定與之掛勾。 議員質疑斬件式培訓課程成效,他認為,大部份課程已見成效,且成效不俗。又認為,由於本澳就業人口少,要仿照香港建立專門培訓機構,投資大,但所收成效未必能達收支平行,故此,將會考慮向鄰近地區借助,當澳門沒有相應培訓承擔能力時,會將學員送到鄰近地區培訓,解決本地沒有培訓能力的問題。 另議員關翠杏提出,政府有何措施協助完成課程後的建築工人重返勞動市場?政府又有否掌握未來多項私人、公共工程同時展開,對建築工人數量的評估,以便協助本地工人就業和作出外勞輸入數量估計?議員希望,政府在公共工程能率先做好聘用本地僱員措施,不要讓總承建商透過分判制度避免聘用本地工人,希望建立強制聘用本地工人政策。面對建築業嚴重斷層,更要做好培訓和畢業後轉介、職業配對工做,提升工人就業率。 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陳漢傑表示,已在標書中要求中標公司要執行各項聘用本地工人的工作,亦與各中標公司了解所聘用工人數量和工種,目前已向北安碼頭主體工程中標公司接洽,該公司承諾將分階段聘用不同工程,第一階段已有十六名本地札鐵工人獲聘,第二階段所需的二百名油漆或模板工人稍後將進行招聘。工程合共招聘五百多名本地工人,連同外勞將有一千工作職位。 就議員批評公共工程推出前不協議,以致工程同時大量推出拉緊人力資源,以及希望在公共工程中加重對聘用黑工承建商/分判的法律責任,他回應,公共工程推出前將透過跨部門小組協調公共工程推出時間,盡量分階段推出。至於對聘用黑工承建商/分判的法律責任,將會按照法律作出處理,聘用黑工時,提醒分判同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