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冀加強教育減歧視家傭

2010-12-20

【本報訊】理工學院社會工作學課程講師何穎賢表示,由於僱主對外籍家傭不了解,而且政策層面對外籍家傭帶有歧視性,希望社會服務機構能加強社會教育和為家傭提供輔導、求助服務,使家傭能獲得更好的環境。 理工學院學生會和社會工作同學會昨假理工學院匯智樓演講廳舉辦第七屆社工節,今屆主題為平平無「歧」與家傭同行,喚起社會關注外籍家傭在澳門工作情況。 何穎賢出席該活動接受訪問時表示,外籍家傭在澳門遇到的歧視情況不算嚴重,但由於僱主對外籍家傭文化不了解,或負面觀念而對外籍家傭帶有負面印象。 本澳目前約有七萬五千名外勞,其中家傭佔過萬,何穎賢指出,《勞動關係法》字面上對外勞保障足夠,家傭由於憂慮投訴僱主不遵守法律、語言不通、對投訴程序不了解等,或與僱主解約後要離澳重新申請而不敢投訴,法律執行效力成疑。又指出,本澳的外勞政策存在歧視性,如外勞的基本福利制度跟不上國際趨勢,外勞在澳工作即使滿七年也不能申請成為永久居民、最低工資未能追上現時生活水平、中介人公司向印尼和越南籍家傭收取六至七個月的中介費用等,有關政策需待政府完善。僱主方面,則需要透過社會教育改變僱主的負面觀念,社會服務機構加強社會教育和為家傭提供輔導、求助服務,使家傭能獲得更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