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業者無奈

2010-12-27

本澳約九成的中藥材來自內地,近期內地中藥材價格飊升,本澳中藥市場當然不能獨善其身,據本澳中藥業界透露,過去一年,除少數品種外,大部分中藥材價格都上漲,且升幅驚人,平均升幅達到兩倍,個別品種升幅更高達五、六倍,升幅之急之大,是多年來未曾見過。 其中功效補肺健脾、益氣生津的「太子參」,是升幅較顯著的品種之一,業內人士稱,「太子參」由原來每兩售五元,升至近日每兩三十元,升幅高達六倍;功效健胃止嘔、化痰袪風的「佛手」,由原來的每兩三元,升至近日十五元,升幅高達五倍;市民常喝的「五花茶」,當中的材料「金銀花」由原來每兩四元,升至近日二十元,升幅也達五倍,此外,廣東人煲湯常用的中藥材料,平均升幅也達一倍。有中藥房表示,因價格暴升,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近期購買湯料時,都較以往保守,以往每次一斤一斤購買,現時則每次購三幾兩。 澳門中藥業公會會長關樹權表示,近期物價上升是全球性問題,中藥材也不例外要漲價,所以業界都感到無奈,熱門的藥材品種基本上都漲價,雖然漲價的品種能吸引內地藥農考慮種植,但國內目前的薪酬水平也較以往上漲了不少,故在成本增加下,產量雖增而價格仍會維持一定水平,故預料未來中藥材價格難降。 關氏表示,藥材大幅漲價後,業界無可奈何也要加價,給病人處方的每一劑藥,一般都要升價十多元以上,有病人對於被迫捱貴藥也發出怨言,但也無奈要接受。關氏稱,有時為了為病人省點錢,在處方時他都會盡量調整組合,選一些功效相同但價錢較平的藥材。 關氏表示,在藥材價格飊升的問題上,相信特區政府難有主導權,恐怕難以出招緩解,原因中藥材價格與市場供求情況有關,產量又與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有關,收成期又長,難以掌控,近期國內的炒賣情況也推高了價格。至於特區政府正籌劃的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現只在前期籌劃階段,即使建成投入運作,也未必與中藥材價格扯上關係。 關氏稱,澳門需求的貨量不大,價格飊升但貨源供應仍充足,未致出現短缺情況,他說,未來個別藥材品種的產量有所增加後,價格或稍會回落,但相信整體價格上漲會是未來趨勢。 中醫藥學會會長龔樹根對中藥材價格飊升也感無奈,指失收和游資炒賣是漲價主因。他表示,近年來,在租金和薪酬等成本持續上升等種種原影響因下,本澳中醫藥行業一直處於艱苦經營狀態,今年中藥材價格飊升,市民捱貴藥有怨言之餘,也進一步影響了該行業的銷售情況,令該行業的經營百上加斤,他說,過去一年中藥材的來貨價幾乎月月上升,業界雖然也無奈調升價格,但步伐遠追不上來貨價。 龔樹根期望特區政府,在對本澳未來中醫藥發展有遠大理想的同時,也應顧及目前中醫藥業界的經營處境,考慮在不影響市民健康的前提下,適當放寬中藥房的零售限制,推行政策時也應中西醫平衡並重,以改善中醫藥業界的經營困境。龔氏又稱,藥物價格與民生息息相關,中藥材價格飊升難免影響民生,政府應予重視,繼續做好紓困福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