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平座談會發言

2011-01-08

【本報記者郭濟修一月七日武漢報導】在武漢舉行的「武漢‧澳門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座談會上﹐澳門地區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動組委會副主席崔世平作了題為《大生命與小地方──孫中山先生與澳門的淵源》的發言。 他表示﹐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澳門社會各界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讓市民大眾更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從而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及愛國情懷。 他介紹說﹐孫中山先生幼年因父親在澳門板樟堂街一家鞋店裡當鞋匠,經常來往於家鄉香山縣和澳門之間; 1878年,孫中山先生通過澳門這扇窗口初次踏足西方的檀香山,開拓了他「滄海之闊」般的視野,並對西學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產生日後民主救國思想起著關鍵的作用。隨後於1892年,孫中山先生學成歸來,到澳門鏡湖醫院行醫,以高明的醫術懸壺濟世,廣受民眾信任,並承蒙鏡湖醫院借款於草堆街開設「中西藥局」博愛濟群;與此同時,孫中山先生亦與當時的澳門葡人好友飛南第合辦中葡文版的《鏡海叢報》,於報刊上撰寫有關改革政治的文章,宣揚民主革命的思想,令澳門成為孫中山先生傳播革命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再者,他當時在澳門結識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野針砭時政,被人稱為「四大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尤列〉,令澳門成為當時全國革命思想最為活躍的地方之一。 可以說,在孫中山先生光輝的一生之中,有許多重要的片段及轉捩時刻都與澳門有著密切的關聯。澳門不但是他小時候經常往來的地方,亦是他學有所成後踏出社會的開首;澳門不但是他學習知識所經的通衢,亦是他啟迪革命思想的始端:由於當時澳門屬葡萄牙殖民地,廣受西方政治及社會制度的影響,但又保持了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造就出澳門中西文化共融的特殊社會條件,而澳門獨特的政治、文化及社會環境,對孫中山先生的民主主義革命思想有著重要的啟蒙作用。這說明澳門在這段中國近代史中擔當了重要角色。 崔世平表示,總括而言,孫中山先生一生盡瘁國事、致力革命,而他身在澳門的活動時期尤為重要。身為澳門人,理當更清楚認識孫中山先生與澳門的歷史及文化淵源,領悟其中親切而深刻的意義。故此,立足當下,孫中山先生於澳門的生活事蹟,對我們有重要的指導及啟發意義,他一生為民族而奮鬥、為愛國而犠牲的精神更值得傳頌和學習。 他說,我們在認識辛亥革命重要意義的同時,亦要發揚辛亥革命的內涵價值,因為它象徵了祖國積極圖強、民族奮發的精神;此外,辛亥革命亦是兩岸文化交流重要的紐帶。故此,澳門社會各界將舉辦一系列的紀念活動,藉此讓市民大眾加深對歷史的認識之餘,亦為兩岸交流提供良好的機會凝聚力量,彰顯辛亥革命的普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