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00113號
2010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談談新巴士服務經營模式
2010-01-13
今年八月份起,澳門的巴士服務將由政府包起來,預計耗用四十八億購買七年的巴士服務。交通事務局汪雲聲稱此巴士服務將由市場化轉為公共服務,由政府監控服務品質和掌握主導權,而最直接看到的好處就是屆時巴士服務全部可以跨公司轉乘互通。對汪雲的美麗說詞,可能令部份人感到迷惑。但一天早上,我在街上派新澳門,附近一麵包店的麵包師傅就特意走出來訴說,對政府新的營運巴士模式表示不滿,認為政府用公帑包購巴士服務等同保證巴士公司有賺無蝕,是典型的利益輸送。好,確實一矢中的!原來汪局長所描繪的美麗覽圖,連一個麵包師傅也無法說服。
澳門巴士服務質素差令人不滿源於缺乏競爭 澳門的巴士服務一向都備受惡評,為甚麼?有了政府的大量補貼,澳門人乘巴士的費用其實甚低,為何還有如此怨言呢?關鍵在於服務質素差,班次不足,路線設定難滿足社會需要。而導致這些問題,主要原因是缺乏競爭。雖然,澳門有兩間公司經營,但心水清的人都知道,兩公司其實各自有其經營範圍,雖不至於河水不犯井水,但從某處至某處,卻可能只是指定路線而不能真正有所選擇。所以,要改善巴士服務,重要是加入競爭。而本人一直提倡開放私人經營小巴,讓眾多的小巴服務與兩大巴士公司競爭,才能充分利用市場力量去逼使巴士服務的改善。
新巴士經營模式變成「外判服務」 但如今新的巴士經營模式,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不獨不是加入競爭機制,而是取消市場力量,完全由政府投入巨大資源,以公共服務為名由官僚來主導和控制巴士服務。過往,兩家公司雖然沒有直接的競爭,但始終還有一個靠服務質素來吸客的需要(因為你服務確實很差的話,部份市民還可以選擇自行駕車或走路,而服務稍好的還可以吸引他們搭巴士,增加公司的收益),而如今由政府包起來,變成一種如保安、清潔那樣的「外判服務」,政府七年付出四十八億給三公司,而所收車資全部歸政府所有。巴士經營的車資收多收入都沒關係,有多少乘客沒關係,三家公司只要維持政府所指定的班次,就收足來自政府的承包費用,完全無需講究服務素質。這就是所謂從市場化轉變為政府官員口中的「公共服務模式」。這種由官僚主導和控制的「公共服務」,你相信會比市場力量好嗎?
若澳門其他公共服務都以此模式經營,將是一場大災難 這種經營模式試演譯一下,大家就可以想像到其中壞處。如澳門的電力、自來水,都已是獨家經營,但仍有相當的經營壓力。但若也以新巴士經營模式來執行,即政府包起電力公司和自來水公司,所有自來水費和電費都歸政府所有,而政府則給予兩公司定額費用。如電話公司也以此模式,即三家公司所收之電話費和其他電訊費用全歸政府所有,而政府亦給予三家公司固定費用。相信若是如此,整個運作靠官僚去控制,對這個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澳門來說肯定是一場大災難。誰能相信其他公共服務不能如此,而巴士服務如此模式則會成功? 誰都知道,企業要講究營利,一分一毫都要計算,在自由競爭下,企業經營者一定盡量降低生產成本來爭取最大的盈利,從而取得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服務和產品。而相反,作為官僚,用的是公帑,無需講求經濟效益,對市場的敏感度,商人一定遠高於官僚,因為前者的錢是自己的,後者的錢是公家的。而且,官僚更有一個要命的特點,就是愈花得錢多,愈能體現其政績、愈能建立其在官僚架構中的地位。因此,由官僚來控制公共服務,註定其效益一定不佳。若要取得相同的服務質量,亦必花費數以倍計的公帑才能達致。
新模式下,四十八億以外還有更龐大的監察費用 有人也許認為,四十八億分七年,每年也不到七億,不是甚麼大不了的問題。但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改變新的經營模式,四十八億只是付給三家巴士公司的開支,並不是轉型的全部費用。可以想像,當三家公司的服務都只是承包服務,政府亦聲稱會監督其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在沒有市場力量的協助下,交通事務局一定要大擴展,增聘更多的人手,來加強檢查,還要增加更多的監察設施,以滿足準確知悉三家巴士公司各條線路每天所提供的班次,甚至要掌握每部巴士在服務中的準確位置和狀況,比之現時試行的報站系統一定更先進、更細緻、更花錢。而對於任何官僚,以提供優質服務的幌子下大增人手、擴展部門、購置更先進設備,正是其夢寐以求之事。而這些龐大開支都是在四十八億以外的。
新巴士經營模式的重大改變,並無諮詢公眾意見 近年政府就不同的社會政策和課題大量開展諮詢,但這種諮詢其實是極有選擇性的。如巴士服務放棄市場化改而強調官僚管理改善公共服務就是一項涉及體制的重大改變,但政府在長時間的交通諮詢中並有沒有清楚向公眾交待。筆者作為議員,也只是在數月前約見汪雲局長時才知悉如此模式,亦當場已向汪局長表示異議,但當時已開標,已是既成事實,已返魂無術。 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繼續奉行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即最少到二零四九年之前,澳門都應當繼奉行資本主義制度,而偏偏新巴士經營模式就正在擺脫市場化這一個資本主義的模式。政府不是透過改善條件增加市場的競爭,讓健全的市場力量去改善公共服務。而是以不健全的市場制度不能改善服務為由,索性以官僚管理取代市場力量,把三家巴士公司包起來的方式,實質上是巴士公營,令澳門的巴士服務邁向社會主義。而且因為政府收入多了,庫房豐厚,財大氣粗,巴士服務此例一開,甚麼做不好的都由政府包起來,我們公共事業都全部可以跑步進入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 立法議員 區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