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10131號

2011年01月31日

星期一

黃昏頌 讓長者發揮餘熱

2011-01-31

政府鼓勵市民和長者終身學習,與理工學院開辦長者書院,目的是豐富長者晚年生活,使生活過得更豐盛。從社會前線退下來,長者是等於耗用社會資源嗎?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認為,企業可以仿效香港某銀行,聘用退休長者,長者亦可參與社會服務,以義工這種服務方式繼續為社會貢獻力量,讓晚年生活繼續精彩。  

要加大支援欠自理能力長者服務 潘志明理解,長者服務不單是安老院舍服務,還包括其他長者服務,如社區長者服務、對護老者的支援、長者醫療、文康活動等。不同領域的政府部門都有作出關注,如透過房屋政策設立長者院舍和住屋,社工局負責長者家居照顧及社區照顧,他看到長者照顧措施有心加強和起步加強,但仍不足。部份服務上,服務提供量和使用量仍然存在大落差。當中以安老院舍的需求最突顯,他反映部份長者入住醫院診療後,病情雖有好轉,但欠缺體力自理,需要別人照顧,社工局和衛生局對於病患需要入住安老院舍的支援、安排跟不上,有迫切需要加建長者院舍,解釋長者院舍服務的需求。 特區政府計劃逐步開展老人專科服務,提升長者健康和做好保健工作。對於家中或原區安老的長者,家人的角色顯得更重要。正如上文提出,政府和社團對於家庭護老者的支援缺乏。由於家人對長者照顧知識和技巧不足,家人過了一段時間後會產生放棄照顧的念頭,希望將長者安排到安老院舍。潘志明建議政府要好好扶持護老長,讓護老長成為好好的照顧者,使有能力照顧長者的家庭不用讓長者入住安老院,減低對安老院舍的需求。 在長者政策上,政府一直忽視了服務人數的流失和不足,安老服務長期面對人力資源不足,請人難、留人難。未入行的不願接受訓練,完成訓練後未必肯做這份工作。他建議政府,明確長者策以及相關人力資源儲備,提升社會服務團體士氣,另一方面為長者服務人力資源鋪路,先開展長者服務的培訓課程,做好人力資源儲備,再鼓勵、留住現任社會服務的長者服務人員,補足長者護理人員和個人護理人力資源的不足。 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未必完全是社會問題和社會資源的負擔,潘志明指出,只要將護老工作做好,反而對社會有持久力量。 鄰埠香港最近有銀行聘用退休長者,支持長者繼續工作、貢獻社會,潘志明相信,現今社會衛生條件提高,大部份長者退休後仍然具有工作能力,他建議企業支持退休長者半職工作或參與義工,繼續服務社會,讓生活有意義,不會因脫離了工作、脫離了社會而產生放棄生存念頭、壓世等種種負面觀念,保持人際關係和有規律生活,對長者有助益之餘,也有助減少對家人的壓力。澳門失業率,長者繼續就業機會增加,相信可行。也可參與社會服務、義務工作。又建議,社會服務團體可以利用長者推動社會服務,組織長者義隊服務社會,長者間也可相互支持,讓長者覺得生活仍有很多空間。明愛將來也會透過善長所捐贈支持的開設的基金,支持退休長者創業和就業,使長者能繼續服務社會,發揮餘光,繼續照亮自己及別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