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注中國『兩會』的選擇

2011-03-03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電】(中新社記者張蔚然)3月的北京乍暖還寒,然而街頭的春意已經撲面而來,二零一一全國『兩會』大幕將啟。一切都與往年『兩會』一脈相承,一切又似乎有所不同。參政議政者要表達什麼、如何行動,中國要說什麼、何時說、怎麼說,世界在關注中國『兩會』的選擇。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看世界和世界看中國的內容、方式、角度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兩會』是推動和體現這種變化的最好場合之一。今年『兩會』站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制定『十二五』規劃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對全球範圍內關心中國經濟發展與法治進程的人來說,今年的『兩會』更加矚目。  

世界關注中國『說什麼』 『兩會』將審議和討論描繪中國未來五年發展藍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隨著中國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經濟發展方式將如何轉變備受關注,在國際責任框架內作出的種種決策、甚至舉手投足間傳遞的信號都會被國際社會廣泛解讀。溫家寶日前與網友線上交流時,指出中國未來五年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為7%。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喬希‧諾布爾撰文認為,這是向地方政府領導人表明態度:投資、重污染行業以及房地產,不應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記者感慨,『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兩會』還將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展開討論。外界在關注,法律體系形成的標準是什麼、有哪些具體構成要件、未來的立法重點在哪、如何更好地推動法律實施。世界期待中國『兩會』給出答案。  

世界關注中國『何時說』 『兩會』前夕,公安部主動向媒體發佈消息,兩岸警方聯手就『11‧30』電信詐騙專案開展執法合作,中國警方從菲律賓押解回國的二十四名犯罪嫌疑人中有十四名台灣犯罪嫌疑人。關於台灣犯罪嫌疑人的處理問題,公安機關將根據《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與台灣警方保持密切聯繫,及時溝通協商,妥善解決。人們發現,政府部門對敏感資訊的主動披露越來越多。 目前報名採訪今年『兩會』的中外記者已超過三千名,涵蓋世界五大洲,既有西方發達國家主流媒體的記者,也有發展中國家的記者。『兩會』歷來是新聞的戰場,只要代表委員們願意,『何時說』本不是問題。然而,『兩會』期間總會有些代表委員忙得『無暇說點什麼』,四處奔走忙於社會活動。對個別代表委員來說,『何時說』仍有進步空間。  

世界關注中國『怎麼說』 『兩會』開幕前,來自三十三家外國駐華和港澳臺地區媒體的四十三名記者受邀到全國政協機關參觀座談,這是全國政協機關首次向境外媒體集體開放。細心的人發現,中國官方機構與外國人士的溝通已從『走出去辦新聞發佈會』轉向『請進來面對面聊天、坦誠相待』,交流的變化從大門敞開開始,這也意味著官方說話方式的轉變。 今年報名採訪『兩會』的外國記者人數略高於去年,一些外國媒體感受到中國說話方式的轉變。美國一家媒體駐京記者表示,『兩會』之所以能推動這種轉變,不僅因為它對國內大政方針的長期影響,也因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帶來的效應。這位記者說,除了重點關注『十二五』規劃綱要,他們也很關心物價、社保、醫改等問題,將拍攝更多以普通老百姓為主角的涉及物價、拆遷、環保、水電、法律制定等方面的專題,與『兩會』主流議程相結合,更好地報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