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泄 對澳影響極微

2011-03-15

【特訊】對於近日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廠接連發生的核電事故,氣象局一直密切監察本澳的輻射變化情況,至今未發現有任何異常。 同時,世界氣象組織已啟動其環境應急響應行動,就是次核泄漏事故作出預測,由於未來兩天日本上空仍主要吹偏西風,受核輻射影響的區域主要是日本東部及其以東的北太平洋上。 澳門距離事發地點超過三千公里,且所在位置與受影響的區域方向相反,故預料本澳將不受是次核事故直接影響。 從該局大潭山站的伽傌輻射監測資料顯示,自3月11日至今 (14日)上午11時,伽傌射線之每分鐘吸收劑量率介乎0.1178μGy/h(微格雷/小時)至0.1466μGy/h之間,屬於正常水平,未發現任何異常之變化。 氣象局將繼續密切關注是次核事故,並留意其對本澳的影響,如發現有任何異常變化,將即時向外界發放有關信息,通報相關政府部門採取應變措施。  

環保局密切關注 △日本福島縣核電廠接連發生爆炸,環境保護局與相關部門密切關注情況,留意洩漏輻射會否對本澳構成影響。 輻射包括不同能量的電磁波(如我們熟悉的光波、無線電波、微波以及超聲波等),以及由放射性物質因衰變放出的粒子(例如α粒子及β粒子)。輻射可以儀器測量。事實上,在自然環境中亦存在輻射。 輻射大致可以分為非電離輻射及電離輻射兩類。非電離輻射的能量較低,不能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而電離輻射(例如α粒子及β粒子)由於能量較強,能導致被它穿過的物質或生物體組織產生電離,因而可能引致生物組織內產生變化,而對生物體構成傷害。嚴重的甚至引發癌症、遺傳性變異甚至死亡。 核輻射是電離輻射。其擴散之放射性污染可沉積於如土壤、空氣、食物、水體等介質或人體中。而每一種放射性元素有其獨有的半衰期,即放射性物質經由衰變失去其50%的活度(在放射性物料中,每一單位時間內發生的放射性蛻變的數目)所需的時間。如銫137的半衰期便長達30年。簡單地說,要經過30年,銫137的輻射活躍程度才減少一半。由此可見放射性污染的影響深遠。 對於日本福島縣核電廠接連發生爆炸,環境保護局將與相關部門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包括留意洩漏輻射會否對本澳構成影響,而直至目前暫未發現有任何異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