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警全球通緝重慶女黑老大王婉寧被引渡回國

2011-04-02

【中新社重慶4月1日電】(記者郭晉嘉)重慶市公安局1日透露,經公安部、重慶警方與奧地利、菲律賓執法部門合作,被中國警方通緝的女黑老大王婉寧引渡回國後於當日被押解回渝。 2009年6月,重慶警方展開聲勢空前的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其間鎖定了重慶「亮點」茶樓以王婉寧、王紫綺為首的涉黑犯罪團夥。該團夥通過實施拐騙婦女、非法拘禁、故意傷害等暴力犯罪行為,實行財物控制、人身控制、精神強制等手段,組織強迫2000余婦女賣淫。在警方的收網行動中,王紫綺、陶銘古、鐘光玉等涉案主犯和骨幹成員相繼落網,案首之一的王紫綺被判死刑。但首犯之一的王婉寧聞風潛逃國外,先後躲藏到奧地利、菲律賓等國。 王婉寧出逃後,重慶警方全力緝捕。2009年11月17日,國際刑警組織應中國國際刑警國家中心局的請求,向全球發出「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併發出「司法協助請求書」,追捕逃在奧地利的王婉寧。 2011年2月底,警方獲得情報稱王婉寧潛逃至菲律賓,由公安部刑偵局、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專員、重慶專案組6名民警組成的境外追逃小組迅即飛赴菲律賓追捕。 3月30日晨,兩國警方聯手將躲藏在菲律賓馬尼拉市中國城某快餐店的王婉寧抓獲,于31日引渡回國。至此,重慶警方歷時500天,橫跨歐亞大陸的跨國大追捕行動劃上句號。 重慶警方負責人稱,「黑惡必除,除惡務盡」,2009年以來,重慶警局注重加強國際警務合作,已有多起成功合作案例,目前仍有多個追捕小組在境外執行追捕任務。  

廣州實行垃圾分類首日舉步維艱 【中新社廣州4月1日電】(作者王華黃雪琴)4月1日起,廣州正式施行生活垃圾分類,部份地區率先強制實行。實行首日效果卻不甚理想,由於配套設施不足、市民意識不深刻、宣傳不到位等原因,廣州的垃圾分類之路舉步維艱。 廣州市16條街道、6個小區、萬科和保利在管小區、全市農貿市場等區域,今天起率先強制實行垃圾分類。然而在林和街一帶,除了主幹道放置了分類垃圾桶之外,很多街道依然使用藍色圓形的大垃圾桶,桶內的垃圾都沒有分類。林和街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透露,分類垃圾桶價格較高,街道目前還沒有配備足夠的分類垃圾桶,預計要等資金到位才能逐步配備上足夠的分類垃圾桶。 越秀區的廣衛街也屬於先行實施街道,這條緊臨市政府的街道已放置了新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垃圾桶。先行社區五羊南內,社區並沒有根據要求放置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垃圾桶,在「可回收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內,有市民進了行分類投放,但因分類垃圾桶不足,垃圾桶外還堆著大袋垃圾。 東山街街道辦副主任黃奕清對此表示,街道提供的分類垃圾桶並非由政府統一採購,而是由街道自行購買,因市區兩級撥放的資金沒到位,街道出現巨大的資金缺口,所以不會再購買分類垃圾桶,但會加強對廚余垃圾的回收。 海珠區沙園街的環保工人陳姐告訴記者,分類垃圾桶是昨日才投放的,「今日整理的垃圾與平常無異,飯盒、汽水瓶、吃剩的包點,多數垃圾還是被混合一起。」東風東路上的幾個垃圾桶內的垃圾明顯沒有分類,落葉、塑膠袋、牛奶瓶都是隨便混裝在一起。 福今市場內,記者隨機訪問了13個市民,他們知道要垃圾分類,但多數人表示還不清楚如何分類。有居民坦言,一般都是按照習慣,隨意放在一個袋子裏,垃圾分類意識並不強。儘管如此,大部份市民仍希望垃圾分類能夠堅持下去,政府對引導落實方面可能還要花點力氣。 據悉,城管委已經編印了6萬冊《垃圾分類手冊》宣傳垃圾分類,對於超過1400萬人口的廣州,6萬冊可謂杯水車薪。城管委稱4月份為宣傳執法行動月,3000多名城管執法隊員將重點對16條垃圾分類先行街道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執法行動。相較于龐大的城市人口,宣傳教育顯然也是長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