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超聯賽-自娛自樂 還是崛起之路?

2011-04-06

【新華社南寧4月4日電】2011年首輪中超聯賽已經結束,作為中國職業足球頂級聯賽,其影響力自不待言。但在位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廣西,有著「桂超」之稱的廣西足球超級聯賽已經開賽多輪。作為國內第一個省級的主客場11人制業餘足球超級聯賽,桂超聯賽究竟是足球愛好者的自娛自樂還是「草根」足球的崛起之路? 頂著國內「第一」頭啣的桂超聯賽共有6支球隊參加,來自廣西足球運動基礎較好的南寧、柳州、桂林和北海四個城市。這6支球隊均已成立俱樂部,並在廣西足協註冊。隊員組成呈現明顯多樣化,有前職業隊和專業隊成員,但年齡明顯偏大;也有正值當打之年的廣西各類草根聯賽的佼佼者。而比賽場地,除專業足球場之外,大學校園場地也在被利用之列。 據了解,廣西足球隊曾取得過全運會前六名、全國青少年比賽冠軍等好成績,足球運動職業化後還參加過甲級B組聯賽,梧州體育訓練基地更是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全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這些都是廣西足球雖然長期游離在職業足球圈外但又不甘寂寞、以「桂超」宣告歸來的重要原因。 桂超聯賽有著較好的組織規劃,聯賽的經營模式實行「管辦分離」,聯賽由6傢俱樂部與廣西足協、桂超公司一起進行管理,實行商業化運作,首屆桂超全部啟用廣西裁判。 雖然在招商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難以忽視的是,在首屆桂超聯賽僅有的6支參賽球隊中,在地方球迷中有號召力的球員多數是年齡在30歲以上、曾經效力職業隊和專業隊的「老面孔」,而年輕球員中罕有地方「球星」。在首輪比賽地方球迷捧場之後,第二輪現場觀眾數量明顯減少。很顯然,有著較好組織運作的桂超聯賽需要面對這樣一個窘境:因為比賽本身精彩程度不足而導致的關注度低。能否耐得住寂寞,成為桂超聯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少首屆桂超的組織者和參賽的球員直言,組織和參加比賽目的之一是通過正規比賽的形式,吸引更多人關注廣西足球,讓更多青少年加入足球運動中來,從而形成長效效益,推動廣西足球發展。 這種思路,目前已經成為廣西足球圈內頗為一致的認知。在北海,今年1月北海市體育局牽頭籌建了廣西足球隊,重組後隊伍將代表廣西參加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等比賽。為增強足球運動後續實力,北海市與德國石荷州足協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青少年足球發展領域開展為期5年的合作。在桂林,桂林國際足球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這個佔地1300畝、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園,將建設一所由英超豪門利物浦足球俱樂部冠名和教學的全國首個全日制國際足球中學。 不約而同的是,無論是廣西內部運轉的桂超聯賽,還是北海、桂林等廣西各地的對外足球合作,青少年領域都是希望所在。 這種擴大地方足球運動基礎、從青少年領域開始吸取國外足球運動先進經驗的做法,或許可以在根本上改變中國足球「倒金字塔」發展模式,並在足球管理意識和足球經營理念上改變舊有思維,從而開創中國足球崛起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