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由此出發

2011-07-25

澳門與孫中山的淵源,很多人都以為是孫中山在澳門行醫始建立,其實他與澳門結下不解之緣,是由少年時往美國檀香山求學開始。早在孫中山十三歲那年,他在母親陪同下經澳門離開中國往檀香山,因為當年澳門有遠洋輪船開往外國,從那時開始;孫中山便見識了西方文化,民主和自由思想,於一八八四年十一月份,他又經澳門第二次往檀香山。 在外國讀書五年後,孫中山返回中國,並於香港的書院就讀,在香港求學期間,因為常要往返省港,澳門是必經之地,故他常往來港澳。在一八八年,當年廿一歲的孫中山進入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澳門又成為他與一眾青年好友聚會之地,當年孫中山友人楊鶴齡有寓所在澳門水坑尾街,孫中山與楊鶴齡、陳少白、尤列過從甚密,同鼓吹革命救國,人稱之為『四大寇』,他們經常在楊鶴齡寓所聚會,該住宅被稱為『楊四寇宅』,一眾年青人學習到新的思維,故常談論不少涉及革命的言論,批評時弊,論救國之綱,無所顧忌,革命救國思想,由此時燃起。 至一八九二年,孫中山先生從西醫學院畢業後,直接到澳門鏡湖醫院執業,成為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亦是鏡湖醫院首位西醫,他在此行醫一年期間,以醫術為『入世之媒』,在救治患者的同時,更熱衷於宣揚救國事業,不斷探求救國真理。在行醫期間,結識了官員富商和有地位人物,包括葡萄牙友人飛南弟,飛南弟後來曾救助過被清廷追緝的孫中山。孫中山宣傳救國思維得到了不少同志支持,對其政治生活起了極大的影響,推翻帝制、救國救民族、建立民主中國的早期革命思想和藍圖,便是在澳門此段時間形成的。 孫中山在澳門鏡湖醫院行醫時,當時鏡湖醫院以『贈醫施藥.為民解困.貧苦受益』。由於醫院當年沒有西藥供應,孫中山為讓貧困病者可獲免費藥物治病,想出『藥局贈藥』的辨法,由他向鏡湖醫院借款白銀一千四百兩,開設『中西藥局』,病人在獲孫中山贈診後,再由這間藥局贈西藥予病人治病。  

醫術救人 革命救國 在一八九四年,孫中山離開澳門,由一位與友人談論革命救國的醫生、學者,轉變成為一個付諸行動的革命家,是年他與陸晧東起草了『上李鴻章書』,並在檀香山創立了『興中會』,展開了實踐的革命道路,此後澳門亦成為他和革命黨同志活動、避難和往來的重要地點,且於一九零五年在澳門設立『群樂書室』為活動據點,一九零九年『同盟會』澳門分會成立,一九一一年夏天設立濠鏡閱報社,支持『同盟會』澳門分會工作。  

家眷安置澳門 於一八九五年,孫中山更因推動革命被清廷追緝,要流亡海外,直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後才回國。在此期間;孫中山除領導了數次國內起義外,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外為革命奔走,很難與家人聚首,當時平靜的澳門就成為他與家人相聚的理想地方,且為家人安全著想,孫中山將家眷移居澳門,其家眷所住的地方,便是今日位於文弟士街的『國父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