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CPI再創新高 通脹壓力未減

2011-08-10

【香港中通社8月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符聞)9日,中國7月宏觀經濟數據在美股暴跌、金價猛漲、石油下挫的國際環境下亮相。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CPI較上年同期增長6.5%,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環比上漲0.5%。增速高於6月份的6.4%,再創2008年6月以來的新高。 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4.8%,影響價格總水準上漲約4.38個百分點。具體來看,糧食價格上漲12.4%;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33.6%,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6.7%。 據測算,在7月份6.5%的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3.3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3.2個百分點。據了解,2008年6月CPI增速為7.1%。 分析人士表示,這無疑將加大官方繼續推出緊縮措施的可能性。不過物價在官方大力收緊貨幣信貸之下持續高企,或許反映出當前的通貨膨脹并非一味採取緊縮政策就能夠得到抑制。 6.5%可以說高於此前各大機構的預期,并由此引發爭議:一大觀點認為居高不下的通脹水準將使得加息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繼續;另一觀點則認為中國應「微調」貨幣政策,對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偏緊的資金面予以適當寬鬆,以應對脆弱的世界經濟環境。 據商務部發佈的數據,7月25日至31日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出現回落。全國主要大中城市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下降3.1%,降幅擴大1.6個百分點,國內小包裝大米零售價格儘管比前一週上漲0.2%,但漲幅縮小0.3個百分點。 雖然多數機構做出通脹拐點顯現的判斷,短期來看,包括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縮」政策仍可能出臺。今年央行貨幣政策的節奏是一月一提存準率和隔月一加息,這使得市場機構預測8月加息在即。 在經歷了上半年六次提存、三次加息後,央行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基調已明確敲定。央行在近日舉行的分支行長座談會上指出,下半年穩定物價總水準仍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 有內地媒體指,但美債危機在最近兩日的集中大爆發卻令業界對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會微調引發猜想。已經有分析師開始緊張評判并不遙遠的美債「後危機」時期深度「貧血」的美國、手持重債的中國以及仍羸弱的全球經濟,是否抵得住持續調控的緊縮政策? 「眾所週知,美債的長期化趨勢將迫使美國再次開動印鈔機。西方其他國家也在醞釀新一輪的寬鬆貨幣刺激政策,對中國輸入流動性是必然。」資深財經評論人馬紅漫表示,政策調控時一方面有對世界經濟下滑的擔心,另一方面則是對流動性再次氾濫的隱憂。 有分析認為,就算美國債務如期履約,但上調債務上限後持續開動的美元「印鈔機」會繼續增加美元流動性,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屆時,全球市場上有色金屬、煤炭、農產品等價格都將上揚,這也是中國最不願看到的局面。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美債危機過後,會進一步刺激資金流出美國,引發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通貨膨脹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