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10927號
2011年09月27日
星期二
非洲飢荒日趨嚴重 中國經驗可『抗飢』
2011-09-27
非洲之角地區六十年來最嚴重的饑荒愈演愈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中國辦公室主任黃安生(Brett Rierson)二十三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未來六個月內該地區依然無有效降雨,災情可能將進一步惡化。目前仍存在二點一五億美元的救援資金缺口。他強調,解決非洲乃至全球饑餓問題,長效投資和能力建設是關鍵,『中國經驗』值得借鑒。 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最新發佈的非洲之角饑荒災情報告顯示,該地區目前超過一千三百萬人亟需人道主義救助。除食物外,當地還需包括醫療、水資源和環境衛生以及農業畜牧業建設等援助。在受災最為嚴重的索馬利亞地區,有超過四百萬人受災,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流離失所。 WFP全球『反饑餓大使』、世界著名馬拉松運動員保羅‧特加特(Paul Tergat)來自肯亞。他說,目前發生在非洲之角地區的饑荒『非常嚴重』,許多人因饑餓死去,更多的人無家可歸。索馬利亞的大量難民湧向肯亞等鄰國。 黃安生介紹說,WFP計劃向非洲之角地區超過九百六十萬受災民眾提供食物,目前已實際援助了七百四十萬受災民眾。其中包括中國政府為支援索馬利亞的救援行動而向WFP提供的迄今單筆最大額度捐款一千六百萬美元。不過,救助非洲之角的行動目前仍存二點一五億美元的救援資金缺口。 這位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的WFP高官特別指出,中國在解決饑餓問題方面擁有『領先世界』的成功經驗。WFP中國辦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將中國抗饑餓經驗介紹到世界其他地方,『這是中國在消除世界饑餓方面能夠作出的巨大貢獻之一』。 他稱,中國經驗包括向小水電、灌溉、水資源儲備建設方面進行投資,建立可持續性發展經濟。他指出,非洲地區的農業發展幾乎完全依賴降雨,如何能夠在灌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的貯存等農業發展方面幫助非洲國家進行能力建設,是世界其他國家最應該伸出援手的方向,也是能夠長效幫助非洲地區減少饑荒的關鍵途徑。 特加特是WFP全球『反饑餓』行動的早期受益者。在向中新社記者回憶『挨餓的童年』時,他不失風趣地說,自己能在馬拉松上有所成就,便是因為兒時每天睜開眼便想要跑去學校領取『WFP提供的食物』。身為WFP『反饑餓大使』的特加特認為,各國政府應該推動立法,制定更多的政策來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並增大對教育的投資。因為加大對農業和教育的投入將是未來消滅饑餓問題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