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選址大橋人工島南側 內地專家:外港碼頭搬遷有必要

2011-11-14

【本報訊】外港碼頭搬遷惹起外界爭議,政府請來的內地專家認為,遷移碼頭有其必要性,且「利大弊小」,有利城市擴展和美化景觀等,並支持選址在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南側的方案。 運輸工務司與工程師學會昨合辦「城規前瞻之『如何打造澳門外港休閒灣區』座談會」,請來大陸、台灣和澳門的專家學者發言,回應與會者提問。座談會吸引數十市民和官員出席。  

搬遷利大弊小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吳小明表示,根據過往經驗,外港搬遷是利大弊小。從澳門總體城市格局來看,若拉開距離是有利於城市的擴展,而且現時防波堤收窄河道出口,不利水體交換和防洪內澇,加上考慮未來要發展一江兩岸景色,防波堤實有礙觀瞻,還有新填海區、隧道施工和航道安全等問題,故搬遷的需求目前是比較明顯。 吳小明認同在大橋人工島南部另建新客運碼頭的方案,但稱由於未來需求未完全掌握,現非定要外港碼頭消失,建議彈性規劃,在珠澳人工島南側預留建設碼頭用地,並指出該選址較符合本澳長遠利益,能優化水道出口和海岸線布局,改善附近水域與濱海景觀等。他還進一步建議,新碼頭應減少與大橋重疊的香港航絡,增加南沙、東莞和江門等內地線,並有留地方發展環島遊和近海小型遊艇等產業。  

保留也應暫時關閉 台灣顧問公司浩通的濮大威則稱,若未來只有氹仔碼頭,可發展水上計程車,來往碼頭和新填海區之間,並指出即便保留外港碼頭,考慮到未來填海和隧道工程建設,強烈建議暫時關閉,以策安全。他亦提議當局可考慮利用人工島南側與珠海聯合發展郵輪碼頭。  

氹仔碼頭應付客流有餘 氹仔永久客運碼頭年最高接待能力約二千五百萬人次,經濟學會以香港資料推算,到二○一六年來往港澳總客流量達二千一百多萬人次,利用港珠澳大橋的有一千二百萬至一千三百五十多萬人次,餘下的則使用碼頭。到二○三五年,估往來港澳總客量有三千七百多萬,而利用碼頭則最多是一千一百多萬人次。他認為大橋落成後,碼頭功能角色必將轉變。 另外,會場外繼續有人派發單張,其印有早前周錦輝反對外港碼頭遷離半島的文章,另一面則是有關對碼頭搬遷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