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跌跌不休  專家指利大於弊

2011-12-14

【香港中通社12月1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俞松)13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午盤時間再度觸及跌停線,已經是連續第十日處於交易區間下限。 當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銀行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359元,較前一交易日波動62個基點。13日跌停點位應該是6.3675。午盤時間14時23分,人民幣即期匯價報6.3669,與跌停點僅差6個點。 事實上,人民幣連續10日跌停的情況極為罕見,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人民幣兌美元最多也就是4天跌停。而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兌美元在離岸市場和NDF市場的即期匯率,自今年9月份一直在逆勢下走。市場人士預期,人民幣下跌趨勢短期將持續。 人民幣即期匯率的屢屢跌停引發普遍關注。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急速下跌的原因眾多,既有美元短期需求的衝擊,也有人民幣匯率的套利因素;既有跨境資本回撤,也有內部經濟增速的預期改變;既有被動的阻擊,也有主動的調整。亦有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連續「跌停」更可能預示著,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的背景之下,歐洲的信貸緊縮正在向全球蔓延,3年前全球信貸資源漸近枯竭的情形很可能將捲土重來。 人民幣持續下跌是否意味著外資大舉撤出中國?據了解,目前并沒有外資大舉撤離的跡象,內地主流觀點認為「人民幣貶值預期可以接受,不必過份擔憂」。 有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連續跌停,意味著市場的雙向波動風險在加強,此前認為的單邊升值預期已經完全失效。但這對中國金融市場來說是一件好事,企業願意更多地參與金融產品中進行套保等交易,這有利於活躍金融市場,深化交易深度。 著名經濟學家郭田勇稱:「市場一直習慣於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對近日的連續貶值有點不適應、甚至驚慌。貶值固然有國際市場不穩定、國內經濟下滑預期、投機資本炒作等因素,但其宏觀風險可控,也意味著匯率市場化程度在提高。同時,適度貶值不僅有利於出口,也減輕了國際熱錢流入壓力,減少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有利於抑制資本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