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澳生 看台大選
2012-01-30
第十三任的台灣總統選舉於一月中旬結束,在國立台灣大學修讀政治系的澳門留學生蘇嘉豪認為,從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全民直選總統至現在,今次是最理性、最和平的,兩大政黨開始拋開濃厚的政治色彩,更注重民生、公共政策、兩岸關係等。原因之一是蔡英文有別於以往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她原是一位大學教授,單是她的敗選演說,就沒有了激動和哭泣。 現是大學三年級生的蘇家豪表示,國民黨和民進黨以往的惡鬥,困擾著很多台灣人,如:陳水扁時代的「逢藍必反」實不健康。他欣賞今次的競選過程帶出很多民生和政策問題,有一個空間讓公眾討論,促使公民社會更紥實,「通過一次選舉,全個國家的人民都成長。」 不少評論認為,台灣經歷十多年民主政治的發展,至今已相當成熟,民主已成為台灣人的共同價值,單是蔡英文在敗選後展現的民主風度,便獲得了高度的評價。蘇家豪認為,這結果的首要原因在於公民教育,台灣的小學生已開始學習,逐步認識甚麼是總統、立委、選舉、民主、自由等。此外,經過歷年來、近乎每年一次的選舉,台灣人普遍已有相當經驗,懂得了「配票、棄保」等投票策略。 另一方面,很多年長的民進黨支持者,曾經歷國民黨白色恐怖的統治,故希望有另一政黨可發揮制衡的作用,不想台灣人再次因為一黨獨大而再受到苦難,所以,他們極珍重得來不易的民主。蘇家豪相信:「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全個台灣一心一意,希望走自由民主的道路。」一九四九至一九八七年,國民黨在台灣實施戒嚴,限制人民言論自由、集會、結社、出版自由等基本人權。 據蘇家豪理解,台灣北部、家庭背景、經濟能力好的市民大多是支持馬英九連任總統的,這可能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認同現時的執政黨亦屬正常。反之,無權投票的港澳留學生可能見到馬英九政府和北京政權的距離越來越近,不想台灣成為下一個香港或澳門,故更希望蔡英文成為台灣的總統。由於港澳人既可接觸大陸和台灣,蘇家豪相信,他們在這方面的看法較台灣人透徹。 蔡英文在投票前夕指出:「安定,就是社會有公平、人人有機會,政府公平的分配資源,不能向大財團傾斜,要照顧每一個產業、要照顧每一個人民的生活。」馬英九的當選演說也提及,要大刀闊斧推動改革,為公平正義、永續發展等打下基礎。蘇家豪認為,公平公義現在很多地方都無法彰顯,其中,重北輕南的情況仍是死結。「我覺得,公平公義,馬政府做不到,但也不肯定蔡英文可以做到。」 另一位台大政治系澳門留學生林明波認為,台灣是政治生活比較成熟的地方。民主、換屆已成為常態,人民在選舉前、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或立場,投票只是一個將它們表達出來的方式,在平常日子,民眾也會透過政治捐獻等方式,支持政黨或政治人物。然而,港澳選舉不如台灣般普遍,市民往往在競選期才匆忙了解候選人的政綱。 此外,澳門現時的選舉制度讓當選者未能代表大部份市民,澳門人很難找到代表其立場、投射其需要的政黨、政團、政治人物,從而更不關心政治,甚麼覺得政治就是「攪事」。反之,在台灣選舉中,看來較細微的議題(如:同性戀)也得到兩大黨以外的候選人倡導,這也促使全民的關注和參與。 林明波認為,澳門若要趨向較成熟的民主政治,便要適度建立政黨體系,它們擁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政治綱領、組織架構、黨內紀律等,選民從而有信心將選票交給一個政黨,也可監督其表現,黨員亦需要負上責任。他指出,蔡英文在敗選後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在政黨政治的生態是很正常的。 反之,澳門現時表達主張的團體是所謂的政團,有很濃厚的傳統、利益色彩,投票給它們的選民,往往受惠於那些團體,如定期參與活動、接受服務等,故覺得那些團體己做得很好,因著感情關係,投下「人情」的一票。不過,那些團體既沒有提出鮮明完整的綱領等,選民也無法進行監督。 林明波也認為,近年興起的青年社團,包裝確是很年青、很有活力、很理性,但是,其核心實是維護既得利益。早前,坊間很多意見鼓吹,不能將鄰近地區的政制模式搬來澳門,林明波相信,那些倡導者擁有既得利益,更不願從此切割開來,他們沒有魄力也沒有決心「堂堂正正」加入殘酷的直選競爭。若引入現代成熟的民主政制,他不覺得他們會勝出,並贏得現時的議席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