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如兄‧字曰孔方 澳門貨幣話滄桑
2012-02-13
今年初,澳門發行龍年生肖鈔票,當局發行『龍鈔』的原意,是讓市民在龍年春節期間,有新應景的『龍』鈔票作利是錢,圖個吉祥寓意,龍馬精神,而新發行的龍鈔亦是流通貨幣,是讓此印有龍生肖圖案的紙幣,能在市面上流通,卻未料到龍鈔的發行,引發『龍瘋』事件,市民、遊客、炒家,都為龍鈔瘋起來,令龍鈔身價暴漲,十元面值的龍鈔,被炒賣至七八十元,且成奇貨可居,人們難得一『龍』。 瘋炒龍鈔成為社會話題,問題亦引起關注,當局為此亦決意加印龍鈔數量,冀讓人人都可以有『龍』。收藏貨幣或是炒賣認為有價值、罕有的貨幣是市場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只是新發行的流通貨幣卻在甫發行便被瘋炒則罕見,當中原因,相信是人為作用不少,其實不少設計得美麗、有義意的貨幣(包括錢幣)或紀念幣,都是值得收藏和欣賞的,例如澳門發行機構每年都發行的年度生肖紀念金、銀幣便是,日內發行的『紀念中國銀行成立一百年』澳門元貨幣,亦是設計精美,可收藏和欣賞的的紀念貨幣,貨幣除作最大用途──交易外,用來收藏、欣賞的同時,亦可從貨幣的圖案了解到當時的社會情況,以及城市的發展的一二。 用特別的圖案和歷史人物肖像來發行貨幣,是世界各地發行機構慣採用的,澳門的貨幣圖案,則多以民間生活習俗、建築物、歷史文物和風景為主,當中以『龍』為圖案已非首次,早在一九八二年,當年澳葡政府發行了一套以中國民間風俗為主題的輔幣,面額分別為五圓、壹圓、伍毫、弍毫及壹毫。當中五圓的硬幣便是以『龍』為圖案,壹圓硬幣圓案是『雙魚』,伍毫硬圖案幣是『壽』字,弍毫硬幣圖案是『祿』字,壹毫硬幣圖案是『福』字,硬幣背面的圖案則一律是葡國國徽,這套輔幣是澳葡政府發行的最後一套澳門輔幣,在澳門回歸前亦一度曾被炒賣,此套硬幣亦反映了當時澳門社會狀況。 說到澳門貨幣的發展歷史,雖然不算太長,但也有百多載,澳門由本地區發行貨幣有一百年多,早期發行的澳門貨幣,圖案設計只有葡國的帆船、徽號,完全缺乏了澳門的本身特色,且中文字樣極少,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環境。此外;當時的澳門貨幣,全都是紙幣,由細面額的一分錢至大面額的五十元都是鈔票,大面額的五十元鈔票,只有三個『冧吧』,發行量不足一千,由此可知當年濠江的生活水平狀況之低。 在本地區未發行貨幣之前,最早在澳門流通的貨幣有墨西哥銀幣、中國及香港的銀元或銅仙,貨幣的使用情況相當混亂,直到一九零一年,葡國西洋銀行與當時的澳葡政府在澳門開辦第一間分行,其後才發行真正屬於本地區的貨幣。 澳門貨幣的首次發行在一九零六年一月十九日,當時發行面值一元及五元的紙幣,其後五角、十元、廿五元、五十元和一百元面額紙幣相繼發行初期澳門貨幣的發行量甚少,在一九一四年發行量為九萬兩千元。在二次大戰期間,由於有大量難民湧入澳門,日軍禁止港元在澳門流通,而澳門在英國印製的貨幣又不能運澳,引致澳門出現貨幣流通量不足情況。 澳門貨幣在本地區發行十多年後仍未能成為獨一流通貨幣,在一九二九年當局頒令使用外國貨幣是不合法,但仍未能制止外國貨幣在本地區流通,直至一九五三年再頒令禁止外國貨幣在本地區流通,才使澳門元真正成為本地區主流貨幣,現時澳門是國際都會,旅客所攜外幣可在所有銀行兌換澳門元,而人民幣、港元則早被視為流通貨幣。 現時澳門貨幣的圖案,多以澳門的名勝古蹟為主題,反映澳門地區文化特色,此一主流概念實施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澳門貨幣上印有媽祖閣圖案開始,到一九五二年澳門才發行五仙、一角、五角、一元等硬幣,顯示當時的民生水平,至八十年澳門發行千元面額鈔票,反映居民生活指數提升,現時澳門硬幣流通的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兩元、五元,紙幣有十元、廿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百元及一千元面額,曾短暫發行過的十元硬幣,因不符合派利是的需要而不再發行,現已幾告絕跡市面。 除媽祖閣外,關閘、東望洋燈塔、國父紀念館、議事亭前地建築群等建築文物,一直以來都是澳門貨幣的主題圖案,而一些有特色的新建築物、地標,亦是多年來澳門貨幣的主題圖案,當中包括有新、舊澳氹跨海大橋、澳門國際機場、外港客運碼頭、文化中心、路環媽祖像等,以及本澳兩間發鈔銀行──大西洋銀行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總行的大樓,還有排名全球第十、亞洲第八最高的旅遊塔。 在澳門發行的流通硬幣中,曾為紀念舊澳氹跨海大橋(嘉樂庇大橋)通車而發行的廿元面值『大橋』銀幣,成為有紀念價值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