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研太空防衛盾 阻止天體襲地球

2012-02-17

德國航天局(DLR)發起的國際「近地天體防衛盾」(NEOShield)準備展開為期三年半的研究,計算小行星及彗星等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威脅,研究避免天體撞擊地球的方法,包括以飛船發射物體影響星體軌道、以離子火箭推進器驅動的「重力牽引機」產生輕微引力移開星體,甚至向危險星體引爆核武等,可能將荷李活電影《絕世天劫》中阻止隕石襲地球的橋段變成現實。 NEOShield由歐盟資助,DLR屬下的柏林行星研究學院正尋求美俄歐科學家參與,在實驗室進行測試,建立應付天體來襲的方案,並建議各國政府展開試驗計劃,證明有關技術的可行性。 天體襲地球比想像中普遍,一夥如巴士大小的小行星,早前才在離地球六萬公里(約等於地球與月球距離的六分之一)的位置掠過。根據地質及觀察記錄,每年平均有一個汽車大小的天體進入地球大氣層,每隔二千年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天體撞擊地球,對地球局部地區造成顯著影響;每隔數百萬年,更會有直徑數公里以上的天體撞向地球,產生環球影響。美國太空總署估計,目前約有一點九五萬個直徑一百至一千米的巨型近地星體,大多未被確認軌蹟。 科學家初步擬定的對付方法,包括利用飛船發射物體撞擊天體,只要輕微改變天體速度,就可令地球渡過危機。當局又研究以飛船充當「重力牽引機」,接近目標天體後,以離子推進器維持飛船與天體之間的距離,飛船與天體之間的引力,有可能牽引天體偏離原來軌蹟。但這兩種方法很難在短時間內收到顯著效果。另一經常談論方法是在天體附近或表面引爆核武,炸毀天體,但若沒法掌握天體結構,將難以評估引爆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