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消息

2012-03-19

民署持續於校園開展資源垃圾分類 為優化本澳的資源垃圾管理工作,加強市民對源頭減廢及分類回收的意識,從而減輕焚化中心及堆填區的處理負荷,民政總署今年將持續於學校開展資源垃分類圾回收及蚯蚓養殖試驗計劃,期望透過學校推廣,輻射至家庭及社區,鼓動全民參與源頭減廢工作。 民署多年來不斷完善垃圾收集設施、增加資源垃圾分類回收點及進行相關推廣工作。更由一九九九年底開始,於校園開展資源垃圾分類回收計劃,由起初邀請本澳二十三間中小學參與,增加至現時共有九十三所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參與該計劃。去年,舉辦了六十四次學校宣傳推廣活動,合共有四萬三千多名學生參與。今年民署將持續開展計劃,當中包括垃圾分類回收活動、主題勞作創作比賽、專題講座、圖片展覽、工作坊等,還提供回收設施,讓新生代從小認識分類回收的重要性,藉校園的宣傳推廣成效伸延至家庭及社區,最終期望全民自發性地減少產生垃圾及將有用的資源垃圾進行分類回收。 二○一○年,民署於青洲的澳門批發市場設立了「生態綠天台」,透過食物垃圾消滅機、天台綠化設施、太陽能熱水器、水生環境生態池、生態屋及微型風力發電系統等設施,向市民宣介生活廢物的減量化、節能以及資源有效利用的訊息。此外,為多元地減少產生廢物,優化生活環境,現場兩間生態屋內更開展蚯蚓養殖試驗計劃,共養殖了六十盤太平二號紅蚯蚓(日本赤子愛蚯蚓),使用經由批發市場等渠道所收集得來的廚餘餵飼,讓其排出高營養的有機質,應用在有機耕作中,現時每週可處理達六十公斤的食物垃圾。民署今年將持續推廣蚯蚓養殖計劃,提供蚯蚓及相關技術予學校,擴大培育網絡,加深學生們對蚯蚓養殖試驗的了解和知識,同時明白將垃圾轉化為肥料,能更好地利用家居廚餘,達至源頭減廢的目的。 此外,民署更與救世軍及綠色環境學會合作,特定於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在本澳及離島人流較多聚集的地點,設立資源垃圾分類回收攤位,除了回收廢紙、塑膠及鋁罐外,近年更廣及至舊衣物、手袋、金屬、玻璃及小型電子電器產品,進一步擴展資源垃圾回收的範圍。要使廢物得以循環再用,市民除了可把資源垃圾投放於各回收箱內之外,還可參加由民署轄下的二龍喉及望廈山環境資訊中心定期舉辦的「廢紙循環再造示範」及「廢棄物手工製作」活動,親身體驗再造紙的製作過程,以及學習到把廢物加工成既美觀又實用的生活用品或家居擺設。有關各項活動的詳情,可瀏覽民署環境資訊網www.iacm.gov.mo/sal/或致電民署市民服務熱線二八三三 七六七六查詢。要把澳門營建成一個環保健康的小城,必須市民的參與,鼎力支持,養成良好的綠色生活習慣。民署期望與學校加強合作,鼓勵學生走入社區,藉以吸納更多環保新生代及中堅力量,組織和參與分類回收活動,推動從源頭減廢、資源再生的理念,逐步實現全民參與的目標。  

動氣球藝術助文創多元發展 為促進本地文創事業多元發展,中華文化產業促進會啟動氣球藝術推廣計劃,於日前舉行「氣球藝術造型工作坊」,普及市民大對氣球藝術的認識。理事杜志豪表示,氣球藝術廣泛應用在婚禮、節慶、聚會派對,亦為商戶提供開業及促銷等場地佈置和表演服務,隨社會發展,形象生動、活潑可愛的氣球藝術品往往成為傳遞各種感情的媒介。相較澳門氣球藝術處於起步階段,可借鑒國外及港台地區的發展過程。 工作坊給學員講解氣球藝術的歷史文化、認證制度及行業發展,並教授一些基礎氣球造型的製作方法。藉氣球具有豐富色彩、形象多變和可塑性強的特點,讓學員運用不同種類的氣球,熟練氣球的特性。通過學會各種技巧而自行製作出特別且複雜的造型,培養參與文創氛圍。 杜志豪指出,面對中國氣球藝術消費額接近三億元人民幣的誘人市場,外國企業早已積極佈局。澳門亦有多大型企業的宴會推廣活動,以及借助每年舉辦各種文化節慶及特色巡遊的多需求,有力推動澳門氣球藝術朝規模化發展。現透過逐步推行氣球藝術推廣計劃,帶動更多澳門市民參與活動,有助豐富文化盛會,長遠促進消費市場,以配合澳門文創工作的開展,使它成為服務型的產業。  

應屆畢業生就業意見調查 本月初,澳門英才網分別由參與澳門大學與澳門理工學院所舉辦的就業展覽會,將更多的就業資訊帶給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應屆畢業生們。 展覽期間,澳門英才網(macauHR.com)舉行了一份問卷調查,問題針對應屆畢業生及業界,冀為獲得最新就業市場資訊,多觀點了解求職者與求才者的意見。調查結果指出,六成五的畢業生期望取得月薪一萬一千到一萬五千元的工作;反觀企業意見,雖然多數企業認為不同工種可取得的起薪點不同,但有五成七的受訪企業認為,約八千到一萬一千的薪金對於社會新鮮人為可接受的薪資水平,而亦有近四成的僱主認為面對澳門目前人才資源較為緊張的環境,願意提供平均月薪達一萬一千至一萬五千間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調查結果亦顯示,六成七的應屆畢業生期望首份工作可以與主修專業相關,好讓學以致用;而有六成四的意見認為能找尋與興趣相關的工作亦為期望之一。此外,相較於較高的薪金(19%)、較佳的福利(28%)、公司行業(19%)及企業規模(23%)等因素,企業若能提供良好的晉升計劃(41%)更能成為大學畢業生首選工作的先決條件。多數學生希望藉由就業博覽會求職,有些學生更已準備履歷,冀望現場應徵。根據調查顯示,六成四的應屆畢業生希望可以在畢業後一個月內投身職場,開啟嶄新的職業生涯。而企業在選用沒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時,大部份認為性格、熱誠及態度為贏得第一份工作的首要條件。 在澳門失業率只有2.1%的環境下,澳門英才網經理盧崑先生表示,大學生剛進入社會初期,應期待一份與自己專業相關,能充分發揮自己實力,且具有晉升潛力的工作;至於起薪,缺乏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應將薪資放為次考量,先給予自己進入較佳企業,獲得學習機會,在努力得到經驗及表現能力後,積極取得晉升機會。長遠來看,可以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二零一二年澳門國際博物館日講座 「處於變革世界中的博物館:新挑戰、新啟示」是本年度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通訊博物館將於五月份舉辦兩場「二零一二年國際博物館日講座」,既讓本地博物館人藉機汲取新知識,提昇對文博事業的管理視野和服務願景,也冀望藉此交流和請益的平台,讓大眾市民、特別是教師和學生們對博物館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瞭解,從而擴大博物館對社區的影響力。 五月四日下午首場將於通訊博物館禮堂舉行,是特別為現職博物館工作人員而設「業界講座」專場。主辦單位邀請了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蕭麗娟女士和香港藝術博物館館長(虛白齋)司徒元傑先生分別講演「新思維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和「超越展覽-現代博物館的策展概念」。 五月五日下午第二場「公開講座」將於澳門理工學院禮堂舉行,歡迎廣大市民、教師和學生報名參加。主辦者邀請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教授主講「內地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教授講演「人生苦短,何不找些知識的趣味?-談博物館在全民終身教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電機及電腦工程系主任韋孟宇副教授講述「科普人生-培養科學興趣」。是場由澳門理工學院及教育暨青年局協辦,並且納入教學人員「教育培訓課程」的免費講座由即日起開始至四月三十日期間接受報名,額滿即止。 有關講座的詳細資料及報名表格,請瀏覽網頁http://macao.communications.museum或向通訊博物館查詢(Tel: 二八七一八零六三/ 二八七一八零六三;Fax: 二八七一八零一八;Email: info@macao.communications.museum)  

二月份外匯儲備數字及澳匯指數 根據本年初生效的《財政儲備法律制度》規定,財政儲備必須與外匯儲備分項管理,撥入新設立的獨立帳戶內;而由外匯儲備撥歸財政儲備的資產,將反映在稍後定期公佈的財政儲備帳目內。受有關資產在上月正式調撥的影響, 二零一二年二月底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因而下降至初步統計的一千二百六十七億澳門幣 (一百五十八點六億美元);一月底經修訂的總額則為二千八百三十三億澳門幣 (三百五十四點六億美元)。二月底的外匯資產總額,約相當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底澳門流通貨幣的十八倍或廣義貨幣供應(M2)中屬於澳門幣部份的 152.5%。 量度澳門幣兌澳門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強弱的貿易加權澳匯指數在二零一二年二月為八十八點零八,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分別下跌零點五二點及零點一三點。 如有查詢,請聯絡: 澳門金融管理局研究暨統計辦公室 (電話:八三九五二五三二; 傳真:二八三五三零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