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倡為基建設長期維護管理系統

2012-05-26

【本報訊】澳門現有三條跨海大橋,未來又有高架輕軌,有台灣學者建議,本澳應引入生命週期維護管理的概念和技術,對這些重大交通基礎建設進行較全面、長期、自動化的監察,做好狀況預防和應對工作,確保設施安全。 澳門運輸及交通工程協會昨假科學發展基金會議室,舉行橋樑及交通基礎建設維護技術研討會,請來台灣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就「橋樑健康安全監測」、「雷射光達技術於基建興建、維護與防災之應用」及「交通基建生命週期維護管理」題目演講及分享實際經驗,並與約三十名出席的本地工程界人士交流。 協會監事長胡祖杰指出,現時本澳的基建監測技術仍然停留在「邊度有爛就修補」,或是一年一小維修檢查、五年一大維修檢查的方式,未必有效保障基建的壽命, 而引進有關長期監察管理技術,有助及早發現問題和預防。 輕軌已經動工,胡祖杰說,輕軌行駛速度較快,一旦高架橋或軌道出現一些沉降、龜裂或其他問題,都會對運行構成影響,威脅市民安全, 希望政府能及早為其建設一較有效和長期的監測機制系統,以做好保養維修工作,保障市民安全。 與會的台灣科技大學研發處副教授級專家李維峰表示,應要把基礎建設當成生命體看待,從設計、興建、使用到最後的處置,是一個生命週期,需要做一個長效的維護管理制度與系統,將積極維護、主動防災、生態永續理念整合理現於交通基建的維護管理下,優化基建使用。 李維峰認為,可以透過雷射掃描、震動記錄等檢測技術,長期收集其數據狀況,並結合維護工程資料庫和管理系統等,整合成一個為特定基建度身訂做的長效的生命週期維護管理制度與操作系統,可盡早對問題作出預防和應對,及早發現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