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名家歎無奈

2012-05-28

「太過份!太過份!連這麼小的地方,政府都要霸用!政府是有其他地方可用的。又說政府收回多少幅官地,它們用來做甚麼呢?」近十年來,常到龍環葡韻鷺林黃英德覺得,那裡的樹木和雀鳥都減少了。他坦言,覺得不開心,「我們亦都很無奈,我們身為一般市民,發聲是做應做的事,但難以改變政府的決策。」 民政總署在二OO三年七月的「民政資訊」指出,「氹仔龍環葡韻一帶樹林繁殖的白鷺、夜鷺與池鷺,也屬罕見品種,這說明澳門有較佳的生態環境,使牠們得以繁衍。……據統計,澳門鷺鳥有七屬十二種,佔全中國鷺鳥種類的百分之六十,非常難得。氹仔白鷺林在最高峰時,曾有一千五百多隻鷺鳥在林中棲息,築巢繁殖的鷺鳥也數以百計,是華南地區罕有的鷺鳥繁殖基地、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區域。」黃英德坦言,澳門是一個小城,仍出現上述的情況,應該引以為榮。可惜,這樣好的美景卻持續變差。他也會到外地的生態區參觀和拍攝,覺得外地政府對自然生態和雀鳥的保育較澳門強。 表面看來,本澳在保育和綠化方面好似是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大潭山、石排灣等山體卻不斷受到破壞。他指出,單是香港的紅樹林的紅樹幹粗得如成人的「腳瓜」,但是,澳門的卻只如「手指公」。 回憶在龍環葡韻鷺林拍攝的經歷,黃英德說得興奮,在那裡拍攝初期,雀鳥與他是相當接近的,根本不用使用長鏡頭。最覺滿足感是捕捉鷺鳥媽媽餵養幼鳥的一剎那:「當媽媽找到食物飛回來時,慢慢降落到幼鳥前,並餵給牠們吃。」他坦言,這也是考驗拍攝者反應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