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危機應對繼續傳遞信心 G20峰會前瞻:

2012-06-14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電】(張曉寧)6月18日至19日,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七次峰會將於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此間有專家表示,在當前背景下,本次峰會應再次強化危機應對功能,繼續向全球傳遞信心。 二十國集團不僅包括重要的發達國家,也包括了相當數量的發展中國家。其人口總數佔全球三分之二,國內生產總值佔90%,貿易額佔80%。G20峰會機制啟動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既是應對危機的需要,也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進步。上海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陳東曉指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八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制都未發揮應有作用,都已不能代表世界經濟和金融新格局。因此,G20峰會納入一些新興經濟體,體現世界經濟力量變化,增強了該機制的代表性。 近年來,該機制開始擔負起解決一些結構性、長期性問題的任務,例如:如何落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如何加強對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衍生品的監管,如何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體系向包容、普惠方向發展。G20峰會已在逐步從一個臨時的危機應對機制向全球經濟的常態化治理平臺發展。 2011年以來,金融危機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正在不斷深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還在發酵。陳東曉表示,這要求今年的G20峰會再次強化危機應對功能。「世界經濟復蘇相當脆弱和不穩定的情況下,二十國集團應通過峰會這個平臺繼續向全球傳遞信心。信心非常重要,特別是現在。」 就二十國集團未來工作重點,專家看法如下:一是繼續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自2009年提出,至今尚未完全落實。二是保持國際金融穩定。自去年以來,一些主要經濟體金融不穩定、發展下滑、政策變動,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對世界經濟復蘇形成負面影響。例如,現在一些發達國家使用的量化寬鬆政策若沒有好的宏觀金融政策協調,將可能對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衝擊。三是進一步推動貿易公平化、自由化。陳東曉指出,未來幾年,各經濟體處於不穩定階段,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也在抬頭。 此外,中國在G20峰會機制和國際金融體系的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陳東曉表示,美國和歐洲進入選舉年,政策變動較大,在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方面政治意願不足。相比之下,中國在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增加發展中國家份額、給予新興經濟體更多發言權等問題上都在發揮作用。 實際上,中國保持自身經濟穩定增長,也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正如中國副外長崔天凱日前強調,各國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與合作, 「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自己保持穩健發展,將對世界經濟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和引擎作用。」 陳東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