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在林 忌待無時思有時 要珍惜
2012-06-18
龍環葡韻淡水濕地上的鷺鳥林,是本澳罕有的雀鳥棲息及繁殖寶地,有數以百計的鷺鳥每年都會在這裡築巢生蛋、哺育下一代,當中特別以純白色羽毛的小白鷺最多、最引人注目,人們來到附近就很容易欣賞到牠們的「起居飲食」,甚至是「傳宗接代」。 經常港澳兩邊走、四處去尋雀攝鳥的澳門鳥會技術顧問馮啟文表示,小白鷺等鷺鳥由於十分常見,並不屬於生態愛好者會長期拍攝對象,但牠們是澳門的特色,故鷺鳥林是他們發燒友必巡之點。
「鷺鳥林的生態價值遠不止只有鷺鳥的簡單!」 除了小白鷺、池鷺和夜鷺外,鳥林還有許多常見的留鳥在築巢、棲息或覓食,馮啟文隨口就數出了有褐翅鴉鵑、黑券尾、黑領椋鳥、八哥、斑文鳥、白腰文鳥、灰頭鷦鶯、褐頭鷦鶯等一大堆雀鳥品種名字。 還有白胸苦惡鳥、純色山鷦鶯、黃腹山鷦鶯、長尾縫葉鶯、畫眉、黑面噪鶥,甚至普通翡翠鳥、白胸翡翠、噪鵑、八聲杜鵑等,都是在鷺鳥林區繁衍,一些本澳較少見的雀鳥如黑枕王鶲、戴勝,以至是會捕食雀鳥的普通鵟、游隼等,更曾被鳥會記錄到在該處出現。 在中國數量稀少、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需作嚴格保護的綠鷺亦會在鷺鳥林出沒,馮啟文就曾目睹其雛鳥從林裡飛出來,可以相信是在裡面繁殖,但牠們數量本不多,是否年年都有在此繁殖,就不得而知。 相較小、中、大白鷺等乳白色的鷺鳥,擁有亮藍色羽毛的白胸翡翠更為漂亮,甚受市民喜愛,牠們亦會在鷺鳥林繁殖。據馮啟文過往觀察,其成鳥和幼鳥飛返鳥林的位置,正正是非法填湖地上,相信有關區域的堤岸或坡土,就是牠們翠鳥挖洞築巢孵蛋之處。 在非鷺鳥繁殖期,鷺鳥林主角取而代之是一群候鳥,那時可以看到大白鷺、蒼鷺等,以至是一些澳門少、罕見的雀鳥。馮啟文介紹,自己前年冬天就在這裡遇見到一大批受保護的紅尾伯勞,物們停留了約三星期就離開,繼續遷徙之旅。 事實上,澳門位處主要候鳥遷徙通道「東亞-澳大利亞路線」上,估計每年會有過百萬隻候鳥經此路由北往南飛,本澳就是牠們沿途其中一個補給站。馮啟文說,若這裡濕地減少,將影響候鳥的繁衍,故保護這些濕地、環境不只是為澳門,也是對全世界一個責任、一個國際道義。
「澳門生態環境越來越差,雀鳥越來越少是不爭的事實。」 短短數年間,許多曾經拍攝的地方,馮啟文再去已經見不到雀蹤。他特別提到,自己在○八年前後於小城一荒廢魚塘觀察一對斑魚狗達十七個月,期間目睹牠們嘗試繁殖但失敗,到魚塘乾涸後就再不見牠們蹤影,從此再無人在澳門見到斑魚狗,相信這種華南常見鳥種於澳門的族群已滅絕。 另一事例是,他們鳥會一直希望在濠江尋覓貓頭鷹,後在去年五月在市區一隅發現一剛出窩的斑頭鵂鶹(貓頭鷹)家族,是一對成鳥和三隻雛鳥,曾遇到有鳳頭鷹亞成鳥追擊牠們。但今年他們再到同一區域監察,卻芳蹤沓然,若最終牠們未能於另處覓得繁殖處(需要至少數十年樹齡的老樹),可能又要於小城絕跡。
「野生物種其實都很脆弱,人們不宜對牠們的生存環境掉以輕心。」 牠們的生存環境受人為影響亦不容小覷。過去在過境季節時,於大炮台公園某兩棵樹下,就可看到難得一見的壽帶鳥、北椋鳥、黑尾蠟嘴雀在該樹上覓食,然去年兩樹疑因楬根病被署方斬去,這些鳥就找不回來。 馮啟文直言,主管綠化的民署在對樹木進行剪技斬樹時,完全忽視了對雀鳥的影響。他就聽聞過,民署在春天剪技,完事後,鳥蛋、鳥巢跌滿一地,完全不專業,連這方面基本認知都沒有。 談起民署與鳥,馮啟文就記得,當局去年推出的《澳門鳥類》,羅列出至今在本澳記錄到的鳥類總數三百一十一種,包括委託內地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在五年間,每年兩個月在澳門觀測到共一百七十七種野生鳥類。但他笑言,自己雖是一位業餘愛好者,可在澳門記錄下的鳥類數就已比上述數為多。
「政府過去的研究都是好粗疏,或是根本不知道、沒研究。」 馮啟文說,民署做許多事情為向人交代,但就可能影響生態環境,如現時龍環葡韻人工湖另一側,改成漂亮的人工綠化花園,但剷走了原本一大片的蘆葦,而那裡就是棕背伯勞及已沒在港繁殖的黃葦鳽築巢點,若未來再無法看到黃葦鳽,相關人士作為實不可饒恕。 在澳門野外地方不多的情況下,當下的鷺鳥林還算是一個真正的野外,但四周圍都被都市化發展圍繞住,高崇的豪宅、不夜天的賭場酒店,還有嚴重的滋擾:偷蛋。馮啟文直言,在缺乏保護下,這裡的確已不是野生雀鳥棲息繁殖的好地方,只是其他地方並不適合牠們,實別無選擇。
「繼續選擇這裡,其實牠們已經無地方可去。」 從過去好大一片的紅樹林,到現時面對這樣的狀況和環境,小白鷺等雀鳥還是留了下來,年年都在這裡繁殖,難道要讓牠們成為下一個黑面琵鷺才去保育?馮啟文希望,澳門政府不要讓他再失望,保護好這碩果僅存的鷺鳥林和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