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趨緩市場憧憬寬鬆政策

2012-07-20

進入七月,世界主要經濟體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經濟趨緩已成事實。美國製造業數據首次跌落五十的活躍與萎縮分界線,歐債危機並未因上月底歐盟峰會成果而讓外界樂觀,反而拖累亞洲等新興市場的復蘇力度。市場憧憬短期寬鬆政策刺激,預估本週部分經濟體央行的利率政策或成為風向標。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六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降到四十九點七,是二零零九年七月以來首次回到萎縮狀態;歐盟的製造業指數也持續在四十五點一的低檔徘徊,其中就連德國的工業生產指數也下滑到四十五,法國是四十五點二,意大利是四十四點六,歐洲核心國家的工業生產也已經陷入萎縮。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五月份歐元區失業率升至11.1%,歐元區和歐盟的失業率在近幾個月的上升趨勢明顯,表明歐債危機及金融市場動蕩已延伸至實體經濟,就業形勢出現惡化跡象。

雖然剛剛結束的歐盟峰會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但不少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峰會達成的協議僅能在短期內起到提振作用,治標不治本。近期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長期國債息率仍高企,表明市場憂慮難以解除。

受歐美不振影響,亞洲製造業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已明顯放緩。七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大多數經濟體六月份製造業活動進一步放緩,同時通脹較為溫和。特別是對出口高度依賴的中國台灣和韓國,製造業更是在連續幾個月擴張之後陷入衰退,匯豐統計這兩個經濟體的PMI數據降為四十九點二和十九點四,亞洲經濟正在越來越顯示出盤整和趨緩的景象。

《華爾街日報》分析說,以香港與新加坡兩個外向型經濟體而言,兩地出口易受歐洲經濟波動所影響,而台灣外貿量更佔整體經濟活動的70%之多,馬來西亞當地銀行對外貸款亦有兩成是與歐資有關,歐債危機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至於區內兩大經濟體系中國與日本,相對地較為獨立,對全球經濟波動的免疫力較大。

在主要經濟體幾乎都面臨困境、製造業活動陷入低迷的情況下,市場預期全球範圍內或許將迎來新一輪刺激政策。歐美股市、貴金屬和原油期貨在經歷二日的下跌後,三日普遍上漲,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衝上二個月高點。法國巴黎銀行分析指,美國本週公佈的就業人數成長放緩,可能會促使聯邦儲備委員會推出新的振興措施。

同時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將在當地時間七月五日宣佈利率政策。彭博新聞社針對五十七位經濟師調查顯示,多數認為歐洲央行將調降基準利率,平均值約為二十五個基點,至0.75%的歷史新低。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此前也表示,目前情況對量化寬鬆的需求正不斷增強,暗示英國或將擴大量化寬鬆規模,以刺激經濟。

此外,中國官方的《中國證券報》連續兩日在頭版報道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釋放流動性,刺激放貸。外媒分析中國央行上次宣佈降息是在六月七日,正好在《中國證券報》鼓吹降息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