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723號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
跟足指引裝窗花 防盗盜防墮更有效
2012-07-23
隨著本澳經濟發展,要追尋小城往日閒適恬靜的漁村情懷,不少市民和旅客都愛到路環遊逛,在傍水而建的建築群之間,細味澳門「那些年」的漁村文化。為了讓這些漁村風貌得以延續及煥發生機,政府正計劃對船人街西側的棚屋進行重整,配合因地制宜的空間及街廓設計,透過修復或重建棚屋、增建臨海木板步道等系列措施,期望既能傳承該區長久以來保存的文化氛圍,亦可一併改善以往因打風下雨產生的衛生問題。
在「優化路環舊市區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針對船人街西側部分,政府委託顧問公司進行了「路環舊市區船人街西側重整規劃研究」。研究範圍以船人街及岸線為界,北起碼頭前地,南至屠場前地,佔地面積約4930平方米,涉及棚屋等建築物35間和路環碼頭;海岸線長約210米,超過路環舊市區海岸線總長670多米的三分之一。有關規劃研究的目標,是尋找一個理想的項目推動方式,以保存及彰顯漁村的歷史風貌,將水岸的優美環境展現人前,延續和優化此區文化氛圍,協調商業與居民的關係,融和生活環境及旅遊環境,亦一併改善該區打風下雨便會出現水浸和垃圾堆積等問題。
修復棚屋增建木板步道保留風貌
政府以營造鮮明風格、優化步行空間及展現創意多元等為設計原則,規劃的構思是期望透過空間及街廓設計,因地制宜,創造恰到好處的社區環境結構。針對建築物,在保留原有棚屋及坡屋頂木屋建築風格的前提下,鞏固及翻新舊建築、重建殘破不堪或倒塌的原建築物。有關工作會由政府根據相關的設計及翻新指引負責處理,尤其針對建築物內部結構進行現代化更新。
同時,政府亦計劃在棚屋與棚屋之間、棚屋靠海的可用部分新增木板步道,有機地連結各個棚屋,帶動人流,讓市民及遊客有近水機會。重整後房屋的室內水平標高及木板步道的水平標高皆為海拔3米,可避免一般大潮水浸。至於棚屋與道路之間亦會進行綠化,循序漸進,改為步行街及單車徑,除特許車輛外禁止汽車進入,體現真正的休閒環境。路環碼頭也會翻修,賦予新功能活化利用。
過去有些市民以為,在單位窗戶或露台加裝花籠,有助防盜及保障家居家全。但事實上,花籠既不合法,又會危及樓宇結構,並衍生衛生、嘈音等問題,還可能成了「幫兇」,方便賊人借力支撐入屋行劫。要有效防盜及防墮人、墮物,不如在窗戶安裝窗花或預拉力式防盜鋼絲、在露台安裝攬閘或捲閘更有實際作用。
按沿用多年至今的法律法規規定,不論是窗戶還是露台,基於公眾安全等原因,均不得安裝花籠、簷篷及凸出式花架。然而,有些市民擔心「飛天蠄蟧」入屋爆竊,或是怕家中小孩貪玩爬窗失足,那麼如何在滿足防盜及家居安全需要時又不違法呢?
考慮到社會有關訴求,政府根據近年實務操作經驗,整理了現行法律法規相關條文,早前已出台《樓宇防盜及安全設施指引》。《指引》建議市民可在窗戶對應位置的室內範圍安裝窗花或一被截斷即觸動警號的預拉力式防盜鋼絲;其中,窗花的每一窗洞須設置一個大於或等於最大窗扇的逃生活門,方便發生意外時消防員進入屋內拯救。同時,亦建議市民在不更改或拆卸原樓宇外牆的情況下,可於露台用非凸出的方式安裝預拉力式防盜鋼絲,或用已預留逃生口(面積不少於0.6米X 0.8米)的固定式欄柵、非密封式的攬閘和捲閘等方式,取代花籠等僭建物,去達到更有效的防盜防墮作用。
現時有些市民喜歡以玻璃窗門封閉單位露台,但由於這種做法變相改變露台功能、改動單位間隔,並可能衍生滲漏水等多種問題;因此,政府並不建議。如果單位已存在此情況,市民理應及早還原,或向土地工務運輸局申請將後加玻璃窗門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