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730號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南沙捕撈船隊凱旋
2012-07-30
【中新社三亞7月29日電】(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王子謙 王曉斌)歷經18天1765海里的行程,海南赴南沙捕撈船隊29日上午順利返抵三亞。鞭炮齊鳴、鑼鼓聲聲,海南民眾在三亞水產碼頭用最熱烈的儀式,迎接海南近年來最大規模赴南沙作業的船隊凱旋。
船隊副總指揮、三亞海榆漁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亞排在歡迎儀式上掩飾不住激動,迫不及待地講述他的南沙經歷。梁亞排精神矍鑠,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剛剛經歷了18天風浪的67歲老人。『我們此行掌握了南沙的捕魚季節、風向、潮流、漁業資源等作業信息,積累了很多經驗,為今後的漁業發展開拓了新的道路。』梁亞排說。
梁亞排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漁民自願組織去南沙作業,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是企業、合作社、漁民有機組合進行作業的新方式。他特別表示,有全國人民的支持,有漁政船護漁,漁民很安心。『我們也碰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三亞榆豐漁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秀程則表示,船隊只有兩艘船曾有過南沙作業經驗,整個船隊遇到大風浪、機械故障、船員病痛等諸多困難,但在大家努力下全部解決。
『漁船的航海通聯、進港出港、作業指揮等技術得到了提升,合作社對開發南沙漁業充滿信心。』黃秀程說。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趙中社受訪時表示,過去海南漁民去南沙編隊一般只有兩三艘船,風險很多,而此次去南沙是第一次把組織化程度提高了,漁業安全生產有更大保障。他舉例說,此次海南有關部門把提前三天的海浪、氣象等信息發到每一艘船上,確保漁民對未來的天氣有足夠把握。趙中社說,由於受到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捕撈船隊的漁獲並不是很理想,但是,此次遠赴南沙探討出了新的作業方式。今後漁民去南沙作業,組織化程度,規模化程度將會更高。
據了解,三沙漁業資源的潛在捕獲量約為500萬噸,每年的可持續捕獲量約200萬噸。目前海南每年的捕獲量僅為8萬噸左右,開發三沙漁業資源前景巨大。
趙中社表示,自古以來中國漁民就在南海捕魚,傳統作業方式是在礁盤附近作業,在海洋200米深以內的中上層魚類的作業探討不多。海南水產研究所已經做了幾年的研究,對南沙漁場的分佈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海南將組織漁民逐步改變作業方式,在南沙漁獲更多中上層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