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消息

2012-07-30

民署圖書館徵集自由講壇計劃書

   本年度上半年逾二十場的『自由講壇』已順利完成,為讓更多市民參與其中,持續推動社區終身學習風氣,民政總署圖書館現正公開徵集下半年『自由講壇』計劃書,徵集期至七月三十一日結束,歡迎市民踴躍參與。

   參加者可以個人或團隊(最多為四人)名義申請,最多可申辦兩場講座,而講座計劃書內容不限,但以不涉及政治、推銷、宗教、玄學及迷信等議題為原則,講者亦需對講座內容負全部的責任。有興趣人士請於限期前填妥圖書館提供的講座計劃書表格及報名表,並提供講者的真實姓名以便作公開宣傳,同時需清晰標明講座題目、內容大綱、對象、時間、活動形式及所需器材等,一併遞交至民署各圖書館。

   是次可供申請者舉辦講座的時間為本年九月至十二月,逢星期六及日,上午十時半至十二時半、下午三時至五時或晚上六時至八時;地點包括下環圖書館、仔黃營均圖書館或白鴿巢公園黃營均圖書館;講座時間長度可選擇一小時、一小時三十分或二小時。  徵集所得之計劃書將經由專業負責人評審,以主題內容是否適用於澳門社會(20%)、內容(40%)、講座方式是否生動靈活(20%)、參考資料是否詳盡(10%)及其他相關輔助事項(10%)作評審標準。合資格的講座由民署圖書館因應實際情況安排於九至十二月開展,活動場地及宣傳由民署負責,申請者毋須另外繳費。

   公開徵集至七月三十一日結束,有興趣市民請把握機會。查詢可致電8394 7931或瀏覽民署圖書館網站http://library.iacm.gov.mo。

『青年善用餘暇計劃二○一二』啟動  

  為配合和落實本年度特區政府『拓展青年參與的空間,提供機會學習成長』的施政方針,鼓勵青年善用餘暇,由教育暨青年局主辦、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協辦及本澳各公共和私營機構參與推行的『青年善用餘暇計劃二○一二』於七月四日在澳門粵華中學千禧館順利舉行啟動禮。 

  教青局希望透過本次計劃,為青年提供短期實習機會,增加青年對職場世界的認識,減少青年對生涯發展的摸索期;鼓勵青年『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在過程中學習成長,建立積極正面的處事及學習態度。 

  是次計劃吸引了合共二千六百四十一名青年參加,通過網上語文能力測試及面試,甄選出四百八十三名實習生,並為他們提供一系列職場文化及生涯規劃的培訓;實習生將於二○一二年七月至八月期間於本澳各公共和私營機構進行實習活動。 

  啟動禮邀請了教青局郭小麗副局長及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劉嘉翀理事長作為主禮嘉賓。主禮嘉賓除主持了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外,還見證了參與本次計劃的實習生進行的宣誓儀式。宣誓儀式結束後,實習生的實習活動階段隨即展開。 

   出席的嘉賓(排名不分先後)還包括教青局袁凱清廳長、陳旭偉處長、衛生局陳志堅廳長、民政總署林微笑處長、港務局鄧應廳長、港務局吳德龍代處長、環境保護局楊建思廳長、行政公職局蘇佩珊職務主管、勞工事務局李麗廳長、社會工作局劉敏紅職務主管、法務局黃小英職務主管、法律改革及國際法事務局吳燕翔處長、Maria Elizabeth Sou處長、澳門監獄何潔麗代處長、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柯妮雅經理、房屋局陳德光職務主管、旅遊學院崔秀慧小姐、以及佳景集團鄭佩湘經理等。 

「不賭人生路」工作坊

為了加強年青人對賭博的免疫力,教育暨青年局轄下外港青年活動中心將於九月舉行兩次「不賭人生路」工作坊,內容包括探討賭博對自身及社會帶來的影響,讓青年思考投身博彩行業的考慮因素等切身問題。帶領青年探討賭博對他們以及周遭事物的影響,讓青年思考及分析自己應走的路向。 兩次工作坊的舉行日期分別為九月八日及九月二十九日,時間均為星期六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對象為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每次工作坊名額為二十名。 報名日期由即日起至額滿即止。活動費用全免。有興趣者可於星期一至五下午三時三十分至晚上十時,星期六下午二時至晚上十時,星期日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前往澳門新口岸畢仕違大馬路綜藝館第二座一樓外港青年活動中心,或於星期二至六上午十一時三十分至晚上七時三十分,前往澳門得勝馬路十二號B終身學習服務站報名。報名表格可於教青局網頁下載。 如欲了解活動的詳細內容,請瀏覽教青局網頁www.dsej.gov.mo首頁活動快訊,或致電二八七O一三八五 或二八七O一三八六查詢。 

坊會冀當局加強清理免渠道淤塞

近日受到颱風「韋森特」的影響,時有狂風暴雨,低窪地方發生水浸,讓街邊商戶及行人狼狽不堪。每逢颱風期間,狂風雨水或海水倒灌導致滿街垃圾,阻塞排水口,甚至將渠蓋揭起對行人造成影響。日前,提柯街坊會接到居民反映,指位於高士德大馬路與高地烏街交界近一麵包店路旁,渠蓋在傾盆大雨下被沖起,引致行車不便。坊會副理事長陳炳洪對此表示關注,希望當局在天氣不穩的情況期間加強巡邏,以及做好預防工作,避免渠蓋在大雨期間鬆脫,影響附近居民及行車安全。

陳炳洪表示,颱風暴雨侵襲期間,街上往往遍佈垃圾,堆積的垃圾更對渠道造成淤塞。暴雨當遇上淤塞的渠道,渠水水位上漲,便有機會沖起渠蓋及做成水浸。若沖起的渠蓋被水掩蓋,更是不易發現,特別在繁忙路面,沖起的渠蓋更可能成為馬路陷阱,對行人及駕駛者構成危險。他促請有關部門能關注事件,特別在暴雨前夕,加強巡邏,清理街邊的垃圾,以及檢查渠道排水情況和清理渠道內的堆積物,做好颱風來臨前的預備工作。而在颱風吹襲後,亦要加強清理路面垃圾,檢查渠道,以保持渠道暢通及渠蓋緊閉,保障居民及駕駛者的安全。另外,高士德大馬路下水道重整工程已於去年完工,工程主要目的為提高該區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就今年雨季情況來看,他認為工程有效地改善區內的水浸情況。

青年倡按通脹調升書簿津貼金額

每年暑假,除了是學生放假的日子外,亦是「撲書」的季節。如果說書本的重量和學業成績是學生讀書的最大負擔,那麼,書價每年不斷超通脹的上升,「撲書」和書簿費就成為家長們的最大重擔。街坊總會中區辦事處青年議事亭成員李雅詩指出,通脹高企和現存本澳沒自行發行教科書,外地教科書年年加價,家長們無奈被迫挨貴書,建議當局應按通脹幅度每年適當調升書簿津貼金額,舒緩家長們的經濟壓力。

李雅詩指出,每逢開學前一個月,本澳學生便要走訪全澳各大書店及二手書攤尋找及購買課本,近年甚至有不少學生需長途拔涉遠到香港或內地覓書。由於兩地教科書以供應當地學生為主,更經常出現書本售罄印刷延誤等情況,引致學生們撲空,買不到課本情況經常發生,開學課本還未齊,影響學生們的學習。近年,通脹加劇,亦有家長反映,現時書簿津貼也追不上書價的升幅,越趨昂貴的書價更成為家長們的重擔。她建議,當局應按通脹調整書簿津貼金額,舒緩家長們的經濟壓力;學校亦應代學生與書商商討,以團購方式統一協助學生購買教科書,再廉價轉售學生,減少學生買不到書的情況出現。

澳門市場狹小,本地甚少有出版社願意出版課本教材,大部分學校教材都是採用鄰埠如香港出版等,但外地引入的教科書未必貼合本地學生學習本土文化的需要。她建議政府採取措施如資助或津貼,鼓勵本地出版社出版本地教材,例如可與鄰埠出版商合作,採購部份版權再加入一些具本澳文化、歷史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可更多接觸本土文化歷史。她又指出,現時有部份學校自資編輯教材,建議政府亦可用資助或出資形式贊助學校或教育團體,進一步推廣自制教科書,再由當局和教育界人士一同檢測教材標準,提升學習素質。

另外,由於本澳並沒有統一教科用書的要求,導致本地學生教育水平參差,她建議當局完善本澳初等教育制度,例如研究制訂教科書標準、統一考試等,為未來培育更優秀人才,提升整體教育水平,推動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