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政策被抨傾斜社團

2012-09-01

【本報訊】在昨日的諮詢會中,不少參加者對接受政府資助的建制青年社團作出批評,認為他們不具代表性,以致政府未能顧及大部份沒有參與社團的青年人。另外,有參加者認為,不應傾斜資助青年社團,且要公佈他們受資助的帳目,不單要檢視量,也要監管質。教青局副局長老栢生認為:「我們不能一下子抹殺他們這麼多年投放的血汗和努力。」

在青年政策諮詢會中,第二個發言的蘇姓青年表示,從諮詢文本來看到,政府以青年社團作為了解青年人的橋樑。他認為,政府忽略那些社團的代表性,抹殺了不參與社團的年青人。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社團接受公帑資助,舉辦「多姿多采、五光十色、吃渴玩樂」的活動:「他們究竟代表多少年輕人?廣大的年輕人究竟有多少經常參與那些活動?」

青年政策對象應青年

對於文本提出以青年社團骨幹成員為主要對象作出培養,蘇姓青年稱:「社會不需要訓練一些社團的骨幹成員,他們好似『倒模』出來的、講著同樣說話的年輕人。我們需要以自己作為獨立的個體、有獨立思考、對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件發聲、對社會上不合理的事件有自己批判能力的年青人。所以,青年政策的對口點不是青年社團,而是廣大的青年。」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表示,諮詢文本提出加大資助,其中的受益的青年社團,更向青年社團骨幹提供更多資源。「這不算是傾斜?翻看澳門基金會的報告每年給多少錢青年社團?數百萬元。這只是基金會,其他的,如中聯辦給多少?我不知道。」鮑思高青年村的張先生認為,諮詢文本忽視資助青年社團的檢視,不只要監管數量,更要有質量的保證。

資源都流向社團?

黃姓青年稱:「政府給予青年社團多少資源?有多少資源真的落實於青年身上?我覺得應該要公開。我們以前讀書,中學、小學班社費用了多少錢都會公開,對不對?」街總青年政策小組成員張淑玲稱:「我們建制社團的青年,同樣是有理想,有抱負,亦都不是其他人所說,我們只是坐著等出糧。這是對我們工作的不公平或侮辱!」

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老栢生表示,局方對於社團或個人的支援真是沒有傾斜的,是盡量持平的,個人也可申請資助。「澳門有結社自由,本澳有一百四十多個青年社團,都是為服務我們的青年,提供很多社會參與的機會。其實,他們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不能一下子抹殺他們這麼多年投放的血汗和努力。」老重申,面對不同的社團時,是一視同仁的,局方也有嚴格處理資助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