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青局搞不通 N G O

2012-09-03

 教青局搞不通 N G O

【本報訊】面對批評指現正諮詢的青年政策向親政府社團大幅傾斜,教青局廳長袁凱清 (見圖) 解稱,政府需要與非政府組織等合作。被記者多次追問非政府組織的定義,她始終沒有說清楚,最終的答案是「我們不要斟酌定義,反而,在過程中,我們真要看的是實事求是推動青年工作的開展,令我們的青年人有身心健康發展的機會,這些工作,這些合作夥伴我們都是支持的。」

對於外界批評青年政策向社團傾斜,教育暨青年局青年廳廳長袁凱清在「澳門論壇」表示,政府不可能包攬所有工作,「需要一些組織、NGO 組織、團體一齊大家合作推行社會上的工作。」在上週五的諮詢會中,教青局青年廳職務主管尉東君也聲稱,「為甚麼提及青年社團?我們是參考聯合國制定青年政策的思路,就是政府在推動青年服務中,更要考慮一些非政府組織 (NGO) 的合作。」

獲大筆資助青年社團是否NGO?

兩人的言論引起質疑:現時得到大筆資助的青年社團是非政府組織 (NGO) 或是親政府組織或是其他?究竟教青局的非政府組織 (NGO) 定義是甚麼?局方人員是否混淆概念?袁凱清被記者多次追問,卻不能清晰回答非政府組織的定義,並且重覆:「推動社會青年的進步,在這方面,它們 (社團) 是有所支持、有所推動的,這些我們 (局方) 都是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

有記者問:「新青協是不是 NGO?」袁凱清稱:「在我們的合作夥伴中,其實,任何一個教育暨青年局登記的青年社團,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記者續問:「是否與政府合作的夥伴就是 NGO 的定義?」袁凱清稱:「我們不要斟酌定義,反而,在過程中,我們真要看的是實事求是推動青年工作的開展,令我們的青年人有身心健康發展的機會,這些工作,這些合作夥伴我們都是支持的。」

青年人也需自我發展

澳門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黃素君在「澳門論壇」中強調,參與社團不一定等於參與社會,兩者沒有直接的邏輯關係。「可能參與社團的你獲取很多,但不等於你正在參與改善社會。」她也指出,青年政策諮詢文本的方向是社會功能性、工具性,「純粹為國家,為社會,為企業,為所有的服務,但不會為自己去思考」。黃認為,青年人不應純為社會發展,也需要有自決能力、自我發展。

青年政策諮詢文本涉及的年齡層涵蓋中學生,然而,初中的淨入學率為七成三,高中為五成二,黃素君表示,若不妥善處理非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其他所謂的青年政策、宏大的理想是無以為繼的。」此外,她促請,教青局公布全人發展十五項指標的數據,在這基礎檢視諮詢文本,以充分的證據作出決策,才是「科學施政」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