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署計劃設置兩座生活銅像收集市民意見

2012-10-13

【特訊】本澳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名城,如能利用藝術加工,結合原本豐富的人文景觀,將讓澳門更具魅力。民政總署計劃製作及設置兩座生活銅像,主題分別為「擔柴」及「雞公欖」,讓穿梭於鬧市中的市民和遊人可以駐足觀賞,達至可遊、可觀、可思、可賞的目的。為完善生活銅像的設置,民署廣泛收集大眾的意見,歡迎市民於十月十五日起至十二月十三日踴躍發表意見。

民署計劃於首階段先製作主題分別為「擔柴」及「雞公欖」的兩座生活銅像,把鄉土風情、習俗、街道與雕塑藝術融為一體,並選擇合適的公共空間,設立與其歷史背景相配合的生活銅像,藉此反映昔日澳門的民生百態。「擔柴」展現昔日澳門老百姓燒柴取火的生活情況,而「雞公欖」則重現昔日賣欖的小商販的工作情況。生活銅像「擔柴」將設置於賣草地街,「雞公欖」將設置於營地大街靠近福隆新街路段,以突顯該生活銅像與設置之街道及地區的歷史緣由及特色。

為完善生活銅像的設置,民署誠邀廣大市民就生活銅像的設置提出寶貴意見,諮詢期為十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三日,共六十日。民署已分別於賣草地街及營地大街靠近福隆新街路段設置有關生活銅像的諮詢裝置,供市民作參考。

市民可於銅像設置地點以及民署轄下各服務站、博物館及圖書館索取諮詢意見表,或於民署網站www.iacm.gov.mo下載,並請於十二月十三日或之前將填妥的表格遞交、郵寄至上述站點或民署文化設施處(南灣大馬路517號南通商業大廈十一樓A室),亦可電郵至dic@iacm.gov.mo,或傳真至28877102。歡迎全澳市民踴躍發表意見,查詢請致電83943776或89884000。

民署早前開展「街道研究計劃」及系列配套活動,除進行相關學術研究外,亦銳意設計多元化宣傳推廣活動,務求從不同角度向公眾分享研究成果及展示澳門街道之美,從而突顯小城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