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消息

2012-10-26

澳門扶康會週六日與眾同樂賣旗義賣日 

   澳門扶康會於二零零三年由一群志願人士創立,是一間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轄下現有五個服務單位,主要服務是為智障人士及精神康復者提供服務,學習更多技能和知識,使他們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充分發展。該會亦積極為他們尋找更多外出工作機會,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該會於10月27及28日假澳門及氹仔各區舉行澳門扶康會九週年慈善賣旗義賣日,為籌募經費開展更多的項目,提供更優質服務予服務使用者。一如以往,該會服務使用者將親手製作不同的手工藝品義賣,今年推出以環保物料製作的『手作誠品X3X2』產品;該會期望透過手工藝品向社會大眾傳達殘疾人士也有優點及工作能力。現時,得到社會各界熱心支持,已有逾一千名義工參與賣旗義賣活動,該會感謝各學校、社團、機構、企業及政府部門派出義工參與是次賣旗義賣活動及提供活動場地,同時亦感謝各大企業予該會放置捐款箱及義賣產品寄賣點。有了社會大眾踴躍參與慈善公益活動,支持本澳復康服務發展,我們相信殘疾人士定能有更優質、更美好的生活。

   是次活動該會希望通過賣旗及義賣產品提升與市民大眾互動,增加社區正能量,故參與賣旗義工將送贈有型有格鴨舌帽一頂,另外,在旗貼、義賣物上亦有二維條碼(QR code)分別連結至是次慈善賣旗義賣活動專頁及面書(Facebook),請給予「讚」支持,就有機會獲贈彩虹花紀念熊仔。而是次旗貼亦是悉心設計的,以該會「康仔」標誌來演繹殘疾人士的生活點滴,例如送文件、烹飪等,表達出殘疾人士除接受服務外,也依靠自身努力積極學習,向社會大眾展現才能。是次活動將於三盞燈圓形地、筷子基寶翠中心、祐漢怡樂軒均設有義賣工作坊,讓市民大眾與殘疾人士一同製作手工藝品,體驗服務使用者平日的工作及發揮自我創意,實踐傷健共融理念;同時透過義賣服務使用者親手製作的義賣產品,能讓市民大眾更加認識殘疾人士的優點,有助提升他們在社區的認受性,從而逐漸融入社會,樂活在社區。

   最後,該會期望大家能熱心支持慈善公益,慷慨解囊,為本澳殘疾人士及復康服務發展盡一份力。如對是次慈善賣旗義賣活動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8220330與蔡小姐或林先生聯絡。

民政總署每月公開會議週五舉行

   為廣泛聽取民意,民政總署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上午舉行公開會議,讓市民就民署職能範圍內的事務發表意見、建議及提問。本月公開會議於二十六日舉行,時間由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地點為新馬路民政總署大樓禮堂。市民可提前半小時前往會議現場登記發言。

官方統計日頒發服務獎及比賽獎項

每年十月二十三日是澳門官方統計日。統計暨普查局今年提前於二十二日慶祝官方統計日,並頒發第二屆大學生統計習作比賽?項。 

統計局局長鄺碧芳在致辭時感謝統計諮詢委員會的意見、社會各界在過去一年的支持和配合,以及局方工作人員的努力,使各項統計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亦勉勵工作人員繼續謹守崗位、敬業樂業,做好來年各項的統計工作,使官方統計能有效回應社會的需求。 

此外,當晚頒發第二屆大學生統計習作比賽冠、亞、季及優異?項。冠軍作品為澳門大學的《空樓夢 - 澳門八十後買房問題研究統計報告》、亞軍作品聖若瑟大學的《博彩的羈絆 - 活在博彩下的澳門》、季軍作品澳門理工學院的《居者有其屋?》;分別獲得?金一萬五千元、八千元及五千元。總決賽花絮及得?作品已上載該局網頁www.dsec.gov.mo。 

出席聚餐的嘉賓有統計諮詢委員會委員黃國勝先生、黃仁民先生、李卓君先生、馮家偉先生、鄧君發先生、區天興先生、梁成安博士以及澳門大學關鋒教授及統計漫畫畫師曾賓先生等。 

杜小玉作品展

由澳門基金會主辦的《與花共舞──杜小玉作品展》,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展覽廳舉行,展出北京著名畫家杜小玉精品花鳥蟲魚國畫作品六十餘幅,歡迎有興趣人士前往參觀欣賞。

杜小玉,一九六九年出生於書畫世家,祖籍山東鄆城。現為中國美術院國畫藝術委員會理事。早年結業於浙江美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杜小玉在二十餘年的創作實踐中,不拘泥於一家一法,寫意花鳥取法古人和近現代畫家潘天壽、齊白石等大家,以富有金石味的傳統筆墨傳達出一種中國畫的現代精神。家學淵源,其父魯石(原名杜廣廉)是我國著名畫家,魯石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魯石先生以大寫意花鳥畫見長,在浙美曾得到國畫大師潘天壽、諸樂三、陸抑非、吳茀之等先生親授,在繪畫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俗語雲:近朱者赤,小玉生長在這樣一個藝術氛圍濃郁的環境中,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打小耳濡目染,得父輩嫡傳,加上自己的勤勉與悟性,其作品顯現出自己的筆墨風骨,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在書畫市場也充分體現了自身的價值。

此次展覽展出杜小玉近年力作六十餘件。作品佈局險絕,氣勢雄闊,所作花鳥蟲魚無不一片生機,創造出一種自然生動的藝術世界。展覽於十月二十五日開幕,展期至十月二十九日,於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二樓展覽廳展出,歡迎有興趣人士前往參觀欣賞。如有查詢,歡迎聯絡澳門基金會教科文中心,電話:二八七二七零六六,電郵: unesco_info@fm.org.mo。

施政報告應推更具力度措施遏制樓價

「居有其所、安居樂業」一直都是本澳市民的期望,也是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面對近年房屋供應短缺和樓價節節上升,與市民實際購買力嚴重脫離的現況,特區政府雖然先後推出一些措施和政策,以打擊樓市炒風,惟力度溫和,且對夾心階層及青年置業都沒著墨,甚至成了真正用家的置業障礙。有見及此,群力智庫提出六項建議,並敦促政府在下月的施政報告必須推出更具力度措施遏制樓價。

近年本澳樓宇價格不斷?升,早已超出居民能夠承受的理性水平。政府二零一零年九月推出「劉十招」,但當措施具成效時卻缺乏跟進,只是任由成效被市場消化怠盡。而到樓市再展升勢時也缺乏及時的應對措施,把時間消磨於觀察與政策研究方面,錯失調節時機。現時樓市已累積不少升幅,加上最近歐洲央行宜佈買債機制令歐債危機有所緩和以及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促使更多資金流入市場,推動資產價格升值,令港澳樓價有火上加油之虞。政府因應社會強烈呼聲推出「新八招」以調控樓市價格。群力智庫認為新措施只是延續現時的特別印花稅和將樓宇按揭細化,未有針對現時熾熱的房地產市場對症下藥,難遏抑樓價。

社會對樓宇供應未具信心

要應對樓價急速上升的問題,除打擊炒風外,增加公私營房屋的供應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對此,社會也一直期望特區政府透過增加公共房屋的供應以及勾劃未來房屋市場的整體規劃,為高踞不下的樓價指出方向。可惜的是,醞釀多時的《公共房屋發展策略(2011-2020)》諮詢文本(下稱《文本》)卻未盡如人意,當中提出的多項公共房屋的政策及措施建議只是舊酒新瓶,聊勝於無。例如﹕對本澳整體房屋規劃中公私樓的比例、後萬九的具體時間表均未見蹤影,令居民一直無法清晰本澳公屋發展的中、長期規劃。這不但令有心置業的人士「心大心細」,更令人覺得這是向炒家發出了「予以放行」的訊號。而且,《文本》只是針對澳門局部的房屋政策,並未形成一套容納全澳居住房屋在內的整體發展規劃。

此外,面對供求關係緊張,政府早前公佈未來將有十萬個潛在單位應市。但是,根據工務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從零九年第一季起至今,仍在「審批中」的私人住宅單位趨近三萬個,事件再次凸顯行政當局的審批進程緩慢、行政效率低下,令市民對未來市場能提供足夠樓宇供應量的信心大打折扣。

房屋問題影響向上流動

事實上,現時仍有部分市民被迫居於擠迫、惡劣的生活環境,特首雖然在八月答問大會上,表明推出系列措施照顧低收入家庭和弱勢社群的需要,但就未有提及如何針對中產和夾心階層解決住屋問題。面對沉重的房屋開支,夾心階層生活質素難免改善緩慢。這些入息遠超中等收入的「無殼蝸牛」因逐漸失去自置居所的願景,在社會已出現放棄升職加薪的機會或夫婦二人其中一位放棄全職轉投兼職工作的情況,為的就是不超出申請經濟房屋所規定的收入上限。房屋問題所產生的負面效果已影響到市民向上流動的意欲和歸屬感。如果對社會有作觀察,不難感受到市民對樓價持續上升的焦躁甚至是怨懟,若問題持續惡化,將對特區政府的施政構成重大挑戰。

 針對上述情況,群力智庫提出七項建議,包括:

一、實行限購政策﹕推出短期措施,例如對以公司名義及非本地居民等購置房屋作數量上的限制,並因應經濟環境需求作出調節。

二、對新購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增加相應的稅率及收緊其按揭成數。並建議金融管理部門向銀行業界發出指引,如按揭貸款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並非來自本澳,應進一步下調其物業最高按揭成數。例如由下調最少十個百分點,改為下調最少二十個百分點。

三、積極完善及修改現時的租務法例,增加業主放租的意欲,活躍租務市場。另外,要求博企等在其項目規劃須包括員工宿舍,在未來減低日益熾熱租房需求以求穩定租金。

四、儘快明確公屋儲備單位的經屋和社屋比例;即時重開公屋申請,掌握最貼近現況的資料數據,令政府得以切切實實地對公共房屋的需求以及單位類型分佈等進行科學規劃。

五、訂出加快私人樓宇的審批具體措施,每個審批環節都需設有服務承諾並列明達到的罰則。規管樓宇建設速度,嚴格規管囤積土地的行為。

六、研究經不規則途徑進入本澳資金的規模及其與本澳房地產市場熾熱炒風的關係,尋求更具效力的應對措施。

七、施行「澳人澳地」政策,並在合約土地條款中加入樓價、轉售對象等限制。「澳人澳地」不單是一種政策、措施,更是一種彰顯政府要保障本澳居民有其所的決心和態度。

群力智庫認為,面對樓市樓價升幅明顯及急促,政府必須清晰認識到現時要解決的是現實社會中的問題,處於困境的是真真實實的澳門居民。要解決問題不能總是躡手躡腳,或執迷於充當某種經濟學理論的信徒及以學術理論為擋箭牌而任由市場決定樓價。政府有必要加強介入,通過打擊炒風、增加房屋的供應量,協助居民上樓及置業。事實上,此乃政府應有之義。長遠而言,必須制定具前瞻性的房屋發展策略,完善土地規劃與儲備,迅速回應不同階層市民的住屋和自置居所的需求,讓樓市朝正軌方向發展。

                                                                                                                 群力智庫中心